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低塘街道:

“三个聚焦”推动“进基层”见实效

作者:本报记者 黄琳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7-11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低塘街道举办“护苗2024·绿书签行动”。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低塘街道“扫黄打非”办公室 供图


  今年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低塘街道围绕版权保护、绿色阅读、“护苗”等主题,组织开展了专题宣传活动。余姚市“扫黄打非”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近年来,低塘街道将“扫黄打非”工作作为党管意识形态重要内容和抓手,围绕主题主线、聚焦重点难点、统筹网上网下,有力有序推进“扫黄打非”工作,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文化环境。


  聚焦特色,融合当地传统文化


  前不久,低塘街道“扫黄打非”进基层戏曲专场演出在洋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行,街道“扫黄打非”工作专班利用现场人员聚集、观众较多的有利时机,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利用戏曲下乡助力“扫黄打非”工作宣传。

  低塘街道党工委委员周彬表示,根据地域实际,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地方特色文化,成为低塘街道做好“扫黄打非”宣传工作的重要举措。如突出“子陵故里”元素,街道以严子陵形象为原型,创作“扫黄打非·护苗”卡通IP形象和“绚丽低塘”定制版“绿书签”,并利用动漫方式对“扫黄打非”内容进行生动讲解和宣传。创新“扫黄打非”宣传方式,结合连续14年开展的“印象严子陵”系列主题活动,依托60余支街道文艺团队,将“扫黄打非”工作与优秀传统地域文化相结合,营造全民互动的“扫黄打非”氛围。

  街道结合不同节假日开展不同主题活动。聚焦“喜迎亚运”“绿书签圆梦”“春泥计划”等主题,创新开展“护苗”工作。如今年元宵节开展“正月十五闹元宵‘扫黄打非’护成长”主题活动,通过播放“护苗”短视频、亲子制作元宵花灯等,呼吁小朋友购买正版书籍,远离非法出版物。

  此外,为切实维护良好的文化市场氛围,低塘街道采取“双随机”巡查方式,开展常态监管。街道联合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公安等部门,突出重要时间节点和重点领域,对辖区内70余家印刷企业及重点文化阵地开展跨部门检查;紧盯网络管理的重点领域、关键部位、薄弱环节,开展专项整治。


  聚焦成效,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去年6月,低塘街道网格员发现刘某某等人复制、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涉案人数超20人,传播淫秽卡片10余万张,非法牟利50余万元。

  关于案件线索的发现,得益于低塘街道创新治理模式,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为牵引,紧扣基层治理“141”体系迭代升级,推行的“红黄绿”三色管理制度。周彬介绍,“红黄绿”三色管理制度,将“扫黄打非”工作任务按照紧急和重要程度划分,红色为紧急重要且棘手事件,需要街道或者市级层面协调解决;黄色为中等事件,由村级层面解决,如发现商铺销售少量非法出版物行为可要求商家立刻整改;绿色为初级事件,一般网格员现场即可解决,如现场发现非法广告及时清理。街道做到了重点事件当即解决,一般事件在3个工作日办结,责任落实到人、工作落实到位、任务清晰明确,确保线索处置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依托“街道—村社—网格—微网格”四级架构,按“1+3+N”模式配齐配强“专、兼、联”三位一体的网格治理团队,低塘街道大力推动各类资源向75个网格、495个微网格下沉,常态化开展“扫黄打非”信息收集、协同管理以及政策宣教的业务能力培训。其中,“1”指网格长队伍,“3”指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联村干部队伍,“N”指法官、检察官、志愿者等不同的社会群体组成的特色队伍。


  聚焦阵地,共筑清朗文化空间


  今年世界读书日,低塘街道围绕“共建书香社会 共享现代文明”主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和街道数字图书馆,开展了“全民阅读”系列活动,进一步涵育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社会风尚。周彬表示,光是打击和预防“治标不治本”,“扫黄打非”工作最根本的解决方法也是最终的目标,是要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实现群众内心的精神富足。

  据悉,为深入扎实推动实现“扫黄打非”与传统地域文化、公共文化服务、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相融合,余姚市着力推动文化阵地建设,探索农村群众精神富有的实现路径。其中,低塘街道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创新“云上浙江”转化路径,携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音频客户端云听频道,推动街道图书馆和各村“扫黄打非”联络站点完成数字化、有声化改造,通过“扫码”看书、“扫码”听书等形式,打破空间局限,努力实现精神文化生活“云”共享。“我们在书屋的布置中,会摆设一些‘扫黄打非’宣传册,让老百姓来阅读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低塘街道历山村文化礼堂工作人员张川表示,农家书屋年均接待约5000人次。很多村民在这里了解到一些原先并不知道的知识,学习到了“扫黄打非”相关内容,提高了村民们自觉识别非法出版物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