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传媒:如何探寻新质生产力

作者:王琦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7-09

  今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成为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在全媒体时代,经济类媒体如何报道新质生产力?如何以全媒体视角,以主动、专业、科学的姿态发挥新质生产力报道主阵地作用?如何在普及与传播新质生产力的同时,探寻自身的新质生产力?

  把握内涵实质 提升报道视角高度

  经济传媒作为经济报道的主力军,对于新质生产力从内涵解读,到延伸报道,应该当仁不让,先人一步。

  2023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9月15日,《经济日报》就在《中国制造新观察》专栏刊发了《向新产业要新质生产力》的评论文章,对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和内涵外延进行解读。2024年1月29日,《经济日报》刊发《向新质生产力要增长新动能》,3月4日又刊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时不我待》,两篇编辑部文章观点鲜明,论据翔实,结构清晰,形成了各有侧重的姊妹篇,均产生了较大反响。

  《江苏经济报》作为省级经济类专业报,在报道新质生产力这一主题时也主动而为,取得省内报道领先地位。

  2024年1月初,《江苏经济报》推出一组报道全面阐释新质生产力的内容,如1月8日头版刊发《江苏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一文,文章专访了南京大学和江苏省社科院两位专家。专家们结合江苏作为全国第二经济大省、创新资源集聚的科教强省的特点,回答了江苏应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全省和全国经济稳增长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1月18日,《江苏经济报》还推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系列报道,报道聚焦江苏在车联网、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兴产业赛道上的亮眼表现,呈现新质生产力在江苏这片创新热土上的蓬勃活力。在随后的江苏省两会以及全国两会中,《江苏经济报》也对新质生产力进行了重点报道。

  进入4月,《江苏经济报》关于新质生产力的报道再次形成新高潮。4月1日,《江苏经济报》在头版刊发《吹响苏商奋进号角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文,以第二届苏商精英大会为契机,记录了一场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下的苏商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为主题的圆桌对话。4月11日,《江苏经济报》又在头版重磅推出《一线观察·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专题调研报道,6篇深度报道均采写于江苏经济发展的现场一线,全景式展现了江苏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的生动实践。

  探索媒体深融 用好新媒体新技术

  在全媒体时代,如何通过媒体深融报道好新质生产力这类重大主题?

  首先,要树立全媒体思维,以高质量带来高流量。例如,经济日报两微一端平台“一起学习”原创专栏推出新媒体产品《新质生产力成两会热词,一起来学习总书记重要论述→》,运用SVG(可缩放矢量图形)技术,强化与读者互动。而微博主持专栏话题#一起学习#阅读量达1.4亿;#新质生产力成为两会热词#阅读量超2100万。把重大主题宣传变得接地气、有意思,需要用全媒体思维精心策划,让新闻更加生动活泼,可亲可近,在高质量新闻策划报道下,取得高流量自然水到渠成。

  其次,要强化新媒体技术运用,让新闻报道有底色更有亮色。比如,央视新闻新媒体推出的《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线观察》系列融合报道中,一次面粉和家具的“牵手”、一项海藻纤维做衣服的研发、一张灵长类动物“大脑地图”的初绘、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融通,这些创新前沿的新鲜事通过数字演播技术、虚拟成像技术、VR/AR特效等一个个新媒体技术进行了全方位展现,令经济新闻报道对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优势均形象地呈现出来,既有有形的新标签、新场景、新应用,也有无形的跨界融合、价值共创。

  最后,发挥全媒体人才优势,实现新闻报道“内容为王”。在大型主题报道中,越来越多的媒体都在全媒体思维引导下,发挥全媒体人才优势,实现报道跨界融合,拿出了现象级新闻产品,引发外界关注。例如,央视财经在今年5月推出微纪录片《新质生产力锻造记》这一作品,就不再仅仅局限于电视的表现形式,而是通过微电影语言,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而这需要全媒体人才储备以及理念的创新实践作为前提保障。

  赋能媒体转型 发展媒体新质生产力

  在数字时代大潮下,媒体不能独善其身,转型发展中,形成媒体新质生产力尤为关键。媒体新质生产力应该理解为是媒体生产力发展的一次跃升,需要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融合发展这三个方面实现突破。

  媒体新质生产力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我们注意到,在报道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经济类传媒通过打破传统工作方式,借助先进的传播技术手段,实现传播能力的现象级突破增长,这无形中也是媒体新质生产力的显现与发展。新质生产力赋予了媒体转型科技属性。例如,《江苏经济报》在报道新质生产力专题时,引入AI数字人技术,推出传媒数字人主播“江小经”,大大节省了真实主播的工作时间,为新闻内容的生产降本增效,并赋予了独特的科技感。

  在AI引领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之下,观众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传统的虚拟演播室已经难以完全适应飞速发展的媒体内容生产要求,引入XR虚拟演播系统这样的新技术,可以为媒体新质生产力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例如,江西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打造的3D虚拟演播厅场景,能够精准适配各类专业虚拟制作场景,实现3D融合、3D图表、3D场景DIY等便捷化的功能,体现了媒体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

  在媒体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人才培养创新突破也非常关键。比如,有些省级媒体记者在重大报道中需要进行轻量化视频和碎片化记录,需要独立采访拍摄、剪辑包装,同时提供文字图片稿。而在记者配备的“单兵背包”里就有:DJI大疆Osmo Pocket 3拍摄设备、荣耀智能手机和5G聚合路由器及配件等。一名记者与一台小巧灵动的设备,就能实现单兵作战,快、稳、准地开拍,并且通过手机配置直播推流,快速进行直播,也可以将直播画面同步收录到集团内容归集共享平台。因此,媒体需要培养记者在主动了解和提升其他领域的知识技能的同时,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掌握新技术、新技能。经济类媒体亦然。

  媒体新质生产力发展,跨界融合也需要迈上新台阶。例如,由深圳广电集团联合华为、腾讯、百度、云天励飞、来画、中科模识、智想无界等AI先锋企业组建的“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首次面向媒体行业,推出广电新质生产力·AI云创计划,并推出国内领先的、合规可控的AI生成式视频应用平台。在万物互联、一切皆媒的全媒体时代,媒体是一个多元的信息传播载体,在思想观念上,需要跳出媒体做媒体,进行跨界合作,同时进行多平台、多模块的内容生产和管理。

  综上所述,全媒体时代,经济类媒体不仅要吃透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精神,及时准确充分地报道好新质生产力的主题内容,同时要以此为契机,进行媒体转型突破,探寻发展媒体新质生产力。循“新”出发,向“质”而行,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媒体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