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琴声响彻山林

作者:刘佳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7-05


  “太子河流入大辽河,然后流入渤海。别看这小河不起眼,好多条小河就汇成大海了。人也一样。”

——摘自《想当演奏家的巴雨特》


  《想当演奏家的巴雨特》(春风文艺出版社)是一部聚焦乡村少年心灵成长、与父辈共建美丽乡村的儿童文学作品,作者钟素艳以诗性的语言,为读者展现了位处东北的一个蒙古族村寨的生动日常,男孩巴雨特在等待父母归乡的暑假里,在爷爷的抚育和朋友的陪伴下逐渐实现主体成长的动人经历。少年巴雨特的个人成长体验与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集体印记相互映照,开拓了当下成长小说独特的叙事经验,展现了新时代少年自强不息、为梦想拼搏的昂扬精神。

  小说以暑假为时间线索,勾画了主人公巴雨特和爷爷、苗壮壮、巴根、白达经历的故事,人物的成长变化在绵密紧凑的叙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天生调皮的巴雨特喜欢畅游山林,还有几只绿冠儿蝈蝈为伴。他总放不下和成绩优秀的苗壮壮之间的较量,并乐此不疲地发起挑战。爷爷教巴雨特拉马头琴,在大自然音律的启迪中,琴声渐渐走进他的心里。意义非凡的暑假时光变得丰富起来:拉马头琴,划船游河,去大草甸牧羊,遇见网鱼的男孩和养蜂人……这一切,触动了巴雨特的内心世界,他懂得了体谅他人,学会担当,感受到周围人刻在骨子里坚韧的品格。

  蒙古族特有的民族气质和文化底蕴是贯穿小说始终的深层肌理。悠扬婉转的马头琴声回荡在山林,云朵下的毡房点缀着草场,孩子们的摔跤表演象征勇猛和坚毅。小说中处处可见爷爷擅长用古老的民间谚语,“润物无声”般地影响巴雨特对事物的看法,祖孙日常对话里的深切交谈,表现一个大人以自己人生的阅历指引少年看到更广阔的天地。爷爷告诉巴雨特,团结协作才能发挥无限的能量,朋友间的关系也应该如此,巴雨特领会了爷爷的用意。在爷爷对巴雨特的教导中也蕴含着朴质的观念,如人与野蜂之间互不相扰的关系等等,而巴雨特的琴声可以抚慰受伤的羊羔,显示了人类主体性的发挥对自然的反哺作用。

  故事里同样不乏少年畅游山林、自由奔跑的气息,饱含童年永恒的趣味。捉绿冠儿蝈蝈、采覆盆子……一帧帧童年场景如图画般呈现在读者面前,广阔的丛林提供了游戏的乐趣和无限的想象空间。同时,那些自然之声和谐呼应,虫鸣鸟叫,溪水潺潺,像跳动的音符飘荡在山野间,乐音如同向其发出召唤般流淌进巴雨特的耳朵里,无声无息地拨动巴雨特的心弦,使他感知到音乐和生命的恒久意蕴。

  乡村建设的勃勃生机为少年生活注入新的活力,丰富了少年群体的成长体验。在这个热切盼望父母归乡的夏天,乡村建设日益完善,游人纷至沓来,它像一块磁铁,将一个家、一个村子的人紧密地连接起来,大家又回到熟悉的村落,找到各自发光发热的位置。巴雨特期待父母团聚的心愿得以实现,父辈奋斗的身影也在这群少年心里播下一颗闪亮的种子。

  巴雨特的琴声悠悠,响起在太子河畔,古城墙上,山间丛林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他为成为一名演奏家的梦想而不懈奋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