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发展贯通“政产学研用”的实践路径

作者:阎文凯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7-04

核心阅读


  出版属于文化创意型产业,以内容为基础实现知识服务是必然选择。出版与教育、文化、影视、游戏等相关文化产业密切相关。以出版为主要业务方向,实现跨界融合,在内容、主题、形式等各方面完成新转化与新输出,完成产业创新,是挖掘出版价值、实现出版增值的重要方式,也是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途径。出版与教育、影视、游戏、艺术等诸产业集群积极联动,也将能发掘出版物应用的新形式和拓展出版产业发展的新空间。


  出版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出版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步入新时代,我国出版业已经由先前的数量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贯通“政产学研用”是适应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2035年出版强国、文化强国目标的重要举措。因此,基于当前的出版现状,探索其实践路径意义重大。


  政府总体统筹,引导政策激励,加强制度保障


  首先,制定政策统筹指引,明确出版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国家对出版产业升级、出版人才培养、出版学科建设、出版税收优惠、知识产权保护、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等各方面都在作系统性布局,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出版兼具经管、文化、科技等多重属性,其发展直接统属于出版管理部门,又密切涉及教育、文化、经济、财政、科技等部门,因此以系统性方案解决出版问题,是实现出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其次,强化政策激励,持续提升出版发展的市场竞争力。政府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作用,通过政策奖励和基金扶持等方式来支持鼓励出版单位实现内容创新、管理优化和技术革新,持续提升出版物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再次,规范市场秩序,为出版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政府通过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严厉打击盗版等违法行为,并通过制度性建设切实保护作者和出版社的合法权益。通过制定合理的市场准入条件,鼓励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进入市场,并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市场准入效率。


  推动出版产业链的纵向整合和横向跨界融合,以新科技赋能出版全产业链


  首先,推动出版产业链纵向整合。出版产业是出版各个链条环节的集合体,广泛涉及创作、策划、编辑、设计、印刷、发行、宣传、营销、财务等各大环节。就出版产业发展而言,推动出版产业上下游的各个环节高效协同、紧密对接,是提升产业链整体效能的有效路径,以期优化供给、高效产出,提升出版效能。而创新出版机制是推动出版产业链的重要手段,针对出版的栓塞和阻碍,通过创新出版机制,确保出版产业链整合的长久和高效。

  其次,实现出版与相近相关产业的横向跨界融合。出版属于文化创意型产业,以内容为基础实现知识服务是必然选择。出版与教育、文化、影视、游戏等相关文化产业密切相关。以出版为主要业务方向,实现跨界融合,在内容、主题、形式等各方面完成新转化与新输出,完成产业创新,是挖掘出版价值、实现出版增值的重要方式,也是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途径。出版与教育、影视、游戏、艺术等诸产业集群积极联动,也将能发掘出版物应用的新形式和拓展出版产业发展的新空间。

  再次,出版技术是赋能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手段。当下我们已经步入数字出版时代,以数字出版技术赋能高质量发展刻不容缓。出版业从数字化、数据化到数智化趋势明显,且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元宇宙、区块链、ChatGPT、Sora等现代数字出版技术,持续推动着出版业日新月异地发生变化。以先进的人工智能出版技术积极赋能传统出版业全流程迫在眉睫,积极推动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提高出版业在内容创作、编辑加工、营销推广方面的智能化水准是我们当下出版面临的艰巨任务。


  以科研筑基出版创新,建强出版学科培养高端出版人才


  首先,出版科研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当下我国出版业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只能在实践中探索前进,而出版科研则是实现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先导性条件。学术界注重出版科研,能够以出版理论创新来引领业务发展。业界也基于业务需要积极开展出版科研,一批大型出版单位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等,组织开展科研课题申报工作,以有组织的科研工作,推动出版单位向研究型、学习型方向发展。也有一些大型出版单位基于自身雄厚的科研实力,如中国出版集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单位,通过申请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出版科研来引领行业发展。

  其次,建强出版学科是整体推进出版科研、培养高端出版人才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伴随出版实务的发展,出版学科建设快速发展。2022年,教育部颁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出版学以0553单列其中,具备招收专业博士资格,愈加凸显出版发展的专业性及重要性。然而,当下在出版企业实际用人过程中,出版学科专业的学生与中文、历史等学科类专业学生相比,优势并不明显。高校在建强出版学科专业过程中,要把好入口关,吸收真正热爱出版、愿意投身奉献出版的优秀青年人。既要重点关注当下盛行日炽的数字出版发展新趋势,又要洞悉出版学科专业所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既要了解当前出版企业的急迫性需求,又要熟知自身面临的困境短板。继而在政府的指导统筹下,实施学科共建,为出版企业提供订单式专属人才。与此同时,高校积极配备优质师资力量、编写新教材、设置合理课程、优化管理制度等,实现软硬件整体升级,为后期优秀出版人才培养提供坚实基础。

  再次,出版科研积极融通业务实践。出版学毕竟属于一门以实践性见长的学科,出版科研应该针对业务实践,举办出版学术论坛、组织出版技能大赛、合作课题研究等,以共赢的方式推进出版科研工作,并达到锻炼队伍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政产学研用”贯通,在实践中合力推进出版高质量发展


  第一,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合力创新。出版机构发展升级是大势所趋,集出版业务、出版科研于一体,以平台型、智库型机构发展方向,促进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实现信息互通、技术应用的合力创新,实现出版高质量发展。

  第二,强化出版科研成果的引导、转化与应用。出版科研主要承担引领方向、解决难题、锻炼队伍、成果转化的重要作用。因此,贯彻落实国家的方针政策、统一思想,执行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当务之急。就高校和出版研究机构而言,只有完成出版科研成果转化才能形成更明显的实际效果,同时也能激发更强大的科研动力。而出版企业只有强化出版科研工作,才能更扎实地夯实业务发展。

  第三,针对市场需求,完善知识服务体系。树立知识服务思维是当下出版企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当下出版社不应简单视其为传统出版单位,而是以知识服务的思维方式来运营,以获取整体性收益。这实际上对出版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以出版专业性来拓展产业发展的可能性。对出版实践中所涉及的其他行业领域,亟须以新思维来拓展联合,以放大一体化效应。因行业聚合所引致出现的新产业、新现象、新问题,持续拓展出版的应用边界,也将能激发学界对出版作出新思考。

  总之,出版发展贯通“政产学研用”,意在打破出版各环节独立割裂的现象,它要求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出版各环节各司其职、各主其业、各归其位,以系统性思维和整体性观念来贯通全局,以期有效解决出版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难题,实现新目标、提升新层次,共同致力于出版业的发展繁荣。

  (作者单位: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