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传播生态蓝皮书》(2023)认为

国际传播走向“深水区”更要走出自我天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6-28

  本报讯 (记者孙海悦)环球国际视频通讯社有限公司、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近日联合在京主办《全球传播生态蓝皮书》(2023)发布暨启动会,多位国际传播领域专家学者深入分析全球传播格局变化和世界传媒发展趋势,共同研讨提升国际传播理论研究的方法路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高文书在致辞中表示,蓝皮书始终把握时代脉搏,在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等方面,为政府相关部门的科学决策,为构建新时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辑蔡继辉表示,蓝皮书汇聚了众多领域的智慧和经验,让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全球传播生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蓝皮书主编姜飞对全球传播生态提出3点前瞻性提示:流量时代,以人为本的传播公共产品亟待发掘与创制;智能传播多点开花,“AI+领域”的深度合作正在形成;面向高质量发展、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国际传播正在走向以理论创新为引领的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王维佳认为,蓝皮书的篇章与选题覆盖了国际传播当中最重要的核心问题,对国际传播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他建议关注技术的结构性变化问题、中国海外推广的丰富经验和重要进展、行业报告与数据,并根据国家传播战略需求,重点研究相关战略地区与国家。

  全球传播生态在数智时代将迎来新变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传播规划局海外评估核查处处长李宇谈道,在关系的建构和资源的调配等方面,我国的国际传播可以拓展产业思维,借鉴产业的体制机制,提升传播效能。他建议,加强内容分析、分众传播策略与效果分析,注重行业数据的复用与挖掘,构建国际传播效果与效能的精准评估模型。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看来,国际传播应注重3个转向:当代转向,多向世界展示当代的中国;民间转向,多讲述一些民间的故事;价值观转向,要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价值观与理念。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认为,国际传播不断走向“深水区”,下一步要走出自我的天地,解决“从生产力到影响力,从影响力到战斗力”的问题。他希望蓝皮书未来进行更多元呈现和多维度的延伸,提供全球场域的公共话题,并展开相关议程设置与舆论引导,扩大全球范围内的学术影响力。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垒提出,做好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国际传播,要突出“以我为主”,主动设置议题,通过分类传播,讲述民族故事,开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使其成为全球共享的精神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