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社编辑“上任”文化特派员,一个立体计划在孙科镂心中逐渐清晰——

让青沙文化从书屋驶向山海

作者:本报记者 黄琳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6-21

  《嵊泗渔歌》《米芾墨迹名品》《父与子漫画》……近日,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菜园镇青沙村的农家书屋收到了浙江省文化特派员孙科镂送来的第一份礼物——150册老少咸宜的优质新书。

  “这些书都是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后续还会陆续捐赠新出版的好书,不断丰富书屋的藏书品种。”6月17日,孙科镂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接下来,青沙村将对农家书屋进行改造升级,以便更好地为村民服务。

  浙江在全国首创文化特派员制度,从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等遴选出100名具有高水平文化素养和专业特长的文化特派员,参与指导乡村文化建设工作。孙科镂是浙江古籍出版社的编辑,致力于地方文化与文献的整理与出版。他编辑出版的图书多次入选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所撰文章在《求是学刊》《文艺评论》《浙江日报》等报刊发表或被转载,他还是浙江省新华书店浙版大讲堂的主讲人。

  青沙村位于嵊泗县泗礁岛西北部,是嵊泗列岛最早有居民定居的地区之一。渔村历史悠久,既有民国前建筑、青沙渔俗风情馆,还有特色名小吃“青沙馄饨”,文旅资源得天独厚。

  “与青沙村结对是我们双向选择的结果。当地有出版村志、打造村文化品牌的需求,这刚好也是我擅长的。”孙科镂告诉记者,确定驻村后,他两次走访农家书屋、文化礼堂、乡村博物馆等,深入了解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和文化建设情况。

  青沙村今年上榜了浙江省第十二批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名单,同时入选全省第四批“未来乡村创建村”。在孙科镂看来,不久的将来,文旅产业将成为青沙村经济发展新的助推器。“驻村两年时间里,配合外在传统村落的保护、未来乡村的打造,向内挖掘、梳理与利用青沙的历史文化资源,系统提升文化建设成果,就显得极为必要与迫切。”

  于是,《青沙历史文化“五个一”项目》出炉。基于青沙村现实发展需求,提出“五个一”的工作目标,即围绕青沙村升级一处农家书屋,筹划一次影像展览,编纂一本历史文化读本,打造一个乡村文化节庆品牌,培养一支基层文化队伍。

  升级农家书屋不仅在于满足村民文化需求。孙科镂还设想在书屋中打造一个嵊泗地方文献专架,将与嵊泗历史文化相关的文献资料尽可能搜罗其中。这不仅能赋予青沙村农家书屋鲜明特色,也能为后期青沙历史文化读本的编纂提供文献检索的便利。

  影像展览以青沙村旧貌与新颜为主题,可以作为常设展,其成果也能成为青沙历史文化读本中重要的图片素材。

  历史文化读本将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读本一方面有利于青沙村文化、历史的宣传,也能为后续文旅项目的策划、村落的保护利用提供文献依据与思考角度,还可为未来村志编纂打下基础。

  在前3个项目基础上,结合未来青沙村的场地规划,打造一个以海洋渔俗文化为主题、一年一度的青沙文化节庆品牌。

  “项目落地离不开基层干部队伍的参与和支持。要充分发挥青山村年轻的村镇干部群体优势,培养一支基层文化队伍。”孙科镂表示,“五个一”环环相扣,互为依托,项目在推进计划、初步预算、年度目标、配合团队等方面也有详细规划。

  在原工作岗位不脱产的前提下,文化特派员每年需驻乡镇(街道)100天左右。从杭州前往青沙村,需要经过3个多小时的车程、2个多小时的轮渡,一路山海相迎。这一程路因为驻村特派,让孙科镂有了新期待:“能把自己所学真切服务社会,真正走进农村,踏踏实实和村民交流,对我而言是不同的体验和锻炼,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