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长城长》为观众展开一幅长城从古老走到现在的历史画卷

见物见景见古今 见人见事见精神

作者:本报记者 孙海悦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6-12

  6月6日,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广播电视台在京主办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长城长》研讨会。业界人士围绕该片的创作理念、创新手法、传播特点等展开研讨。与会专家认为,《长城长》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宣传阐释“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实际行动。

  作为全景式展示长城题材中第一部北京出品的纪录片,《长城长》填补了北京市三大文化带影像记录和创作方面的空白,为观众展开了一幅长城从古老走到现在的历史画卷。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司长李忠志表示,《长城长》立意高远、恢宏壮阔、气韵生动,在四个维度上拍出了特色:弘扬长城文化,不仅回答了长城缘何而起、如何参与中华文明历史进程的问题,还生动展示了长城文化在新时代彰显的生机活力;彰显长城精神,拍摄的不仅是有形的长城,也是无形的长城,充分展现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讲好长城人家故事,不仅记录了长城,也记录了守城人、护城人的故事,展现了自信自强、昂扬向上的新时代精神风貌;记录长城风光,澎湃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时代进取精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正大力推动优化内容供给、丰富电视大屏工作,将深入实施“记录新时代”纪录片创作传播工程,以优秀作品讲好新时代中国的精彩故事,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更大力量。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广播电视台台长余俊生认为,《长城长》成功之处在于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入挖掘呈现长城的文明特性和时代意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弘扬传承生生不息、与时俱进的长城精神;立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生动展现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丰硕成果。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局长王杰群表示,《长城长》着眼长城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多层次展现长城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多维度发掘长城历史之源、建筑之美,多视角呈现长城独特风貌、人文故事,为北京段长城留下了珍贵的时代影像,传递了中华文明和平和睦和谐的发展理念,弘扬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北京市广电局将持续深化“北京大视听”品牌建设,为纪录片精品创作和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标志,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长城学会首席专家、副会长董耀会表示,《长城长》关注生活在时间和空间里的人,既有历史人物的情景再现,也有今天长城守护人的生动呈现,通过人和故事的呈现和传播,凝练长城的精神文化,让长城文化走进观众的内心。

  在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看来,北京广播电视台蹚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创作之路,创作出了这样一部融合文学、艺术、考古、博物、文明等多学科的精品力作,深入浅出地向观众介绍了真正、深刻、全面的长城精神。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阅评组副组长陈真认为,《长城长》是一次集成创新的有益探索和成功实践,将诸多创新元素集合在一起,既有文献片的宏阔视野和人文底蕴,也有政论片的思想深度和理论高度,更有感人故事和生动细节,集合了纪录片的主要叙事形式和表现手法,同时也是对长城精神的全新表达,反映了长城精神在当下的意义。

  “见物见景见古今,更见人见事见精神。”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主任吕帆谈道,《长城长》以中国故事的讲法,展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塑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形象。该片应以历史的视角、当下的视角和未来的视角,进行二次创作和持续传播,力争实现国际传播、年轻态和文旅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