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图书印后装订四大质量难点

作者:沈久凌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6-05


  图书印刷由印前、印中和印后三个环节组成,印后制作工艺的复杂程度和不确定性远超印前和印中。印后装订出现质量缺陷问题不容忽视,可能直接导致图书期刊成型质量出现严重缺陷,从而使得检测结果不合格。在图书印制质量检测中,按照国家标准《纸质印刷产品印制质量检验规范 第3部分:图书期刊》,根据检验项目中A类不合格(俗称严重质量缺陷,用于单项判定不合格品的依据)和B类不合格(俗称一般质量缺陷,用于多项累加判定不合格品的依据)来判定图书期刊是否合格。故本文列举分析质量检测中着重关注的几种印后加工装订引发的印制质量问题。

  印刷图书期刊首先应满足是合格品,再追求精品优品。印刷成品要符合国家检测标准,需要重点专注质量缺陷问题的产生原因和改进措施,严格把关、改进工艺、加强管理,以保证书刊装订环节稳定不出问题,获得检测合格的产品。


  难点:图书折页配帖出现错误

  对策:着重印前设计 加强质量检测


  随着印刷技术设备的改进,折页和配页错误导致的多帖、少帖、错帖等情况虽有所改善,但是在检测过程中,此类问题依旧存在。比如在生产配帖过程中,书帖混放、上错书帖,折页机、锁线机、配页机等装订设备未安装错帖检测系统,或安装的错帖检测系统存在故障等。

  由此,为防止图书折页配帖产生问题,印刷企业应注意,夹子是否按照正确卡座对应摆放,清尾环节操作细节是否规范,错帖识别是否正常运行,落夹限位装订开关是否开启等。同时,在印前设计时就应该充分考虑,避免出现单页零帖、零散印张等拼搭印刷的情况,对折页机、配页机、锁线机等装订设备安装配置自动检测系统,如条码检测、视觉检测、称重检测、自动剔除等,保证其正常运行使用,对配页机台加料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并加强人员考核管理,对书背贴标的顺序进行检查,避免配页错误导致书帖顺序不正确。


  难点:装订导致跨页接版误差

  对策:版面设计合理 生产管控趋严


  国家新闻出版署日前印发《关于2023年印刷复制质检活动有关情况的通报》。通报指出,跨页接版问题仍是印制质量首要问题。图书中图文的跨页设计能使页面整体性好、图像展现空间大、图片冲击力强,因而在版面设计中被广泛应用。但是跨页的滥用,则会造成跨页图像接版位置影响图像完整性、跨页接版处文字影响辨识、指示线条错位等问题。

  在印前设计和印刷环节合理准确、允许误差范围的正常情况下,装订环节导致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印刷完成后没有将书页撞齐整就进行折页或者折页不准,铣背深度控制不当。大版书料裁切质量不符合要求,诸如裁切规格不准、推纸器不畅、操作平台不平整、压纸器压力不足,达不到规格尺寸上的精度要求,导致接版误差超标。为解决印后加工造成的接版位置误差超标而产生的不合格品问题,要注意折页前应将书页撞齐;调机准确,定期检查折页机工作状态,必要时及时调整。封面裁切规矩统一精准,配帖齐整,铣背深度准确。

  当然,图书的印制涉及印前处理、印刷加工和印后装订等多个环节和部门。单就跨页接版来讲,美编在版面设计中要避免不必要的图像跨页接版,如跨页一侧图文部分宽度较小、体现不出整体性的,应尽量避免文字跨页的设计、人物头像的跨页设计、地图的跨页接版、指示线条的跨页接版等。书稿设计中需根据锁线订、胶粘订、骑马订等不同的装订工艺,做好跨页图像设计。无线胶订中需要根据无线工艺的铣背尺寸要求,印前拼版作业时,在订口位置留出3毫米左右的铣背尺寸,确保成书后接版图像完整。印制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工艺流程、工作过程及技术要求,完善和落实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在生产含有跨页设计内页的图书时,要关注折页偏差的控制,防止因折页不准差导致成品缺陷。同时,要加强产品质量管理,针对特定跨页图文页码加强成品抽检、批质量抽检频次。


  难点:胶粘订引发开胶散页

  对策:明确工艺参数 保证热熔胶品质


  开胶散页依然是影响阅读的严重问题。在此类检测项目中,露胶根、书芯粘结强度不达标、侧胶部分开胶都是一般质量缺陷而非严重质量缺陷。一旦完全散页、掉页、背胶断裂、书背胶和侧胶同时脱胶超过书背长的1/5,以及侧胶完全开胶,则被判定为不合格品。“十三五”时期,“3·15”质检围绕解决开胶散页问题,制定下发解决方案,对开胶散页问题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要求。近年的抽查结果显示,不合格品中开胶散页问题大幅下降,开胶散页、侧胶开胶、背胶断裂等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但书芯粘结强度不达标、露胶根等现象依然突出,需提高认识,着力解决。

  国家标准《纸质印刷产品印制质量检验规范》中,技术要求书芯粘结强度大于4.5牛顿/厘米,这一检测数据是表征胶粘订书刊牢固度的重要指标。书芯粘结强度不达标在目前标准中虽然属于B类不合格,但粘结强度过低容易导致图书使用过程中出现掉页现象。

  造成掉页散页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折页过程中折页出套过大,夹页时撞页不到位,多折页没有划口放气等。因此,一折页和单页建议采用粘页来保证不出现掉页,多折页必须划口放气。二是配帖后不平整,书背拉槽深度不达标,铣刀不到位,书芯铣背深度不够,书页没有完全铣成单页,胶订后易脱页散页。应注意配帖后是否平整,增加铣背深度。三是书背热熔胶上胶过薄引起书本脱胶、散页。应控制背胶的厚度,一般控制在0.6—2毫米。具体应根据书芯厚度适当调整铣背深度,增加背胶厚度以保证书背不被折断而掉页。四是热熔胶温度过低,胶液流动性和渗透性差引起书本脱胶、散页。应将热熔胶温度升温至170—178摄氏度,保证出胶管道畅通,泵胶充足。选择与机型、季节、纸张相匹配的热熔胶型号,保证热熔胶质量。侧胶开胶问题一般考虑热熔胶质量不达标,上胶不均匀,超过胶的开放时间粘结封面,纸张与选用胶的性能不匹配,翻阅线压痕过浅,宽度小于侧胶宽度等。同时要注意装订过程和储存条件是否处于适宜的环境。监督检查中经常由于高温湿冷的环境影响造成开胶散页而导致图书印装质量不合格。

  总体来说,印刷企业要严格执行《书刊装订用EVA型热熔胶使用要求及检测方法》标准技术要求,根据图书特点正确选择使用胶黏剂等原辅材料,选择技术指标长期稳定的胶黏剂,选择与纸张、设备、地域、季节等因素相匹配的胶黏剂。依据标准制定装订工艺要求,根据不同的开本、纸张、厚度等要素,明确铣背深度、拉槽深度、拉槽齿距、齿型、背胶厚度等详细的工艺参数标准和要求。特别是在中小学教材生产中,要加大频次检查胶水温度、背胶厚度等。


  难点:骑马订造成订位超标

  对策:配帖齐整 调整压块设置


  骑马订作为书刊印后装订的一种工艺,具有流程短、快速便捷、成本低的特点,且成书翻阅时可以将书摊平,便于阅读,广泛应用于宣传手册、新闻资料、杂志、画册、海报等的装订。除上述分析的三种严重质量问题外,骑马订还会造成诸如外订眼在书脊上下订位的位置偏差超标,但此项是一般质量缺陷。

  解决办法是,重点关注骑马订严重质量缺陷的项目有订距偏离或者歪斜折缝大于2毫米。骑马订在前期设计合理的情况下,一般会出现书夹本身的排气和折页有问题、不服帖,造成书夹变形或前工序码台不平的书页,续添书页时未整理平齐,书夹靠折缝订口时来料变形。订头上有订位压书装置未调整好,对中压块的中心位置调整不准确。集书链左右不对称,上面的无尾板高矮角度不一致,也会造成偏订现象。故在装订过程中,配帖应整齐,前工序码台不平的书页应在续添书页时,将书页整理平齐,压块设置要调整好。订书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所订书册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发现问题后应及时停机处理。

  (作者单位: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