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5G融媒体应用研究报告(2023)》展望传播趋势——
视听行业朝着云化物化智能化前行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5-28
在日前于福州召开的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2024智算云生态大会政务AI+论坛上,由中国电信、中国传媒大学、光明网联合研究编制的《5G融媒体应用研究报告(2023)》发布。《报告》聚焦2023年媒体融合传播活动与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和综合应用,包含百余个融媒体先进技术应用案例。
本次也是该报告连续第四年发布。《报告》指出,5G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为视听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方向,并朝着云化、物化、智能化的趋势发展。
5G带来视听行业变革
视听行业变革为广电带来了新的突破口。《报告》指出,5G技术赋能下,视听行业开始出现新的制播流程、新的展现形式以及新的传播平台,并在网络、终端及形态等各个方面突破原有边界。
《报告》指出,5G技术带来视频制播超高清化发展、视频展现形式丰富立体、直播和慢直播常态化、新视听服务平台兴起的传播新特征。一方面,5G网络大带宽及低时延的特点解决了VR、AR、全息投影等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瓶颈,为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丰富的载体和更多元的场景,使视频、直播得以通过更加多元化、多维度、多视角、全景全息的方式进行呈现。
另一方面,5G智慧电台等前沿技术产品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广播制播体系进行智能化的流程再造,打造了具有在地化创建、个性化节目编排、多渠道推流、全场景交互等特征的人工智能广播体系,其全新的广播生产模式,尤其在助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使精品广播节目可以高效地服务千家万户。
视听“破界”的3个新方向
技术迭代升级对视听行业发展提出新要求。《报告》指出,5G技术为视听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同时给视听的“破界”带来3个新方向,即突破传统终端设备的边界、突破传统内容展现形式的边界、突破传统技术平台的边界。
从终端来看,5G时代,用户接收视听的终端不再是“电视机+手机”的二元相对独立的“双寡头”状态。5G条件下,视听传播的设备种类及形态将实现极大拓展,用户将进入多屏共生时代。
从内容形态上看,5G技术使立体化、多维化的视听内容呈现成为可能,视听内容将从平面转向立体;同时,用户接收视听内容的体验也将从单纯的平面观看转向沉浸式感受,并进一步提高与视听内容的互动热情。
《报告》指出,在5G技术赋能下,万物通过智能化参与到信息交互的各个环节中,被纳入新视听的范畴内,视听作为一种交互方式而不断更新其边界和内涵。
构建“随需而变”视听传播模式
《报告》从4个方面提出5G时代视听媒体发展新思路:一是要以优质内容为依托,推动制播平台的云化、智能化发展,实现资源的云端存储、云上编辑、统一调度,提升内容制播效率,最终实现从频道向平台的转变;二是要通过搭建基于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视听新平台,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随需而变”的视听传播模式;三是要生产高质量的视听内容,根据用户特点、需求以及所处地域、时间和场景的不同,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视听服务;四是要构建差异化的传播模式,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用户对于视听内容的多元化需要,从而提高5G时代主流媒体在视听传播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为此,主流媒体应综合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自身业务体系的交互能力和交互水平。《报告》建议,要将节目内容、观看视角、呈现形式、终端界面等选择权更多地移交到用户手中,使用户能够通过语音、触控、动作等简单的方式与内容产生交互。同时,充分利用5G网络能力,灵活运用VR、AR等多媒体形式进行内容表达,增强在场感,升级沉浸式互动体验。最后,在主流媒体视听服务中重视为用户提供自我表达和参与社会交往的空间与渠道,鼓励用户参与创造和贡献优质的视听内容,为未来视听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