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象和谐共生 万物有灵且美

作者:刘玥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5-27

  《大象》责编刘玥(右)、姜珊签清出样。云南教育出版社 供图


  近日,云南教育出版社、新星出版社合作出版的作家杨志军的新作《大象》正式与读者见面。这是以《雪山大地》折桂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后,杨志军关注生态话题的最新力作。《大象》先后入选中宣部2023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云南省委宣传部滇版精品出版工程、云南出版集团滇版精品出版工程,获2023年云南省重大主题出版项目扶持。


  出版缘起


  2021年,云南野生亚洲象北上南归的旅程刚结束不久,按照云南省委宣传部的安排部署,云南教育出版社开始策划一部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由一流作家创作的大象题材文学作品。时任云南教育出版社总编辑赵虎多方探求,终于在时任《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引荐下,与杨志军取得联系。对杨志军来说,这是个“命题作文”。他有些犹豫,因为无论是云南,还是大象,都是他不熟悉的。但不长时间后,他答应了,原因在《大象》出版后才揭晓。

  杨志军是当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环湖崩溃》《海昨天退去》《大悲原》《藏獒》《伏藏》《巴颜喀拉山的孩子》等。作品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茅盾文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国好书”、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特别是《藏獒》系列,堪称动物题材的“国民级”作品。由杨志军来担纲创作大象题材的小说,无疑是最佳之选。

  我购买了和大象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寄给杨志军,但这些远远不够。他还购买了很多关于热带雨林,关于西双版纳的动物、植物的书籍,其中不乏研究专著。这才有了后来书中呈现的成百上千种动植物,也见证了他对作品的认真严谨。

  说到《大象》的创作过程,杨志军围绕三个立足点来写:第一,一定要写一部大象的史诗,而不是大象北上南归的简单历程;第二,一定要写一部热带雨林的百科全书,展现出雨林的重要性和多样性;第三,一定要写出人与大象共存发展过程中的精神呈现。这三个立足点,既是对作家想象的能力和尺度的考验,也是对作家与动物、与植物共情能力的考验。

  他认为,真正的共情,是写作者放低身段——写到大象,就把自己想象为一头大象;写到植物,就把自己想象成一株植物。用动物和植物的想法和情感,去进行观察和描述,去看待人类生活,乃至关心整个地球的发展。这种沉浸式的写作方式,于杨志军是一种精神享受。正如他所说:“写完这本《大象》,我感觉自己拥有了大象的思维,也拥有了大象的精神。”


  数次改稿


  2023年3月,比约定时间提前,我收到了《大象》完成稿,也就是成书落款的“2023年3月11日初稿”。我又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书稿提前完成,一气呵成的作品往往说明作家创作得得心应手;担忧的是这55万字的篇幅,从市场角度,对编辑、对出版社都是考验。从社领导到编辑部的同事们,大家都在讨论是否请作者做些删减。

  2023年4月,杨志军把“修改稿”发给我,约定8月出版。在“只修改硬错”的原则下,我们坚定地认为8月出版是能够实现的。

  2023年5月,我编辑稿件后与杨志军交流。我觉得小说字数直逼55万字,可以舍弃事件推进过程中的一些旁枝末节,缩减到40万字以内。杨志军细心地给我讲了他的写作意图,他说小说里一切描写都是有其用意的,我认为不必要的段落,实际上交代了人物之间微妙的情感变化,最重要的是,他想要写的不是一部情节紧凑、快速推进的通俗小说,而是一部关于西双版纳、关于热带雨林、关于大象、关于所有动植物的百科全书式的大象史诗。

  《大象》是云南教育出版社近几年单本书投入编辑力量最多的图书。我与新星出版社重大项目办公室主任姜珊、同事唐诗奇一起,同时推进编辑和校对工作。因书中涉及近千种动植物,我们邀请了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所所长郭贤明,对书中的动物、植物进行了专项审读。

  2023年6月,在申报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前,云南出版集团在北京组织了重点项目推进会,专家们对《大象》的书稿给予高度评价,但都比较关注作品的悲剧结尾。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征询了多位文学评论家和学者的意见,多次与杨志军沟通。在审读、修改、交流中,8月这个曾经预期的出版时间悄然滑过。

  2023年11月,赵虎和新星出版社副总编辑邹懿男一起拜访了杨志军。经过深入交流,杨志军对稿件作了细致调整,增加了许多细腻回转的感情铺垫,更具感染力。这一稿,是成书落款的“2023年12月27日改定”稿。

  同时进行的,还有对先后设计的十几个封面的挑选和调整。2024年1月,《大象》4个封面版本的样书呈现在眼前的时候,诸多感慨。最终,在与作者、领导、发行部、印制部的反复沟通和斟酌下,我们选定了充满盎然生机的绿色版本。正如杨志军在新书首发式上所说:“我们最终呈现了大家都满意的图书。”


  大象之歌


  2024年2月底,《大象》新书首发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举办,媒体对杨志军进行了专访,我们才知道,当初杨志军“不着急安排采风行程”的原因,竟然是他在决定写作之前,独自到西双版纳去了解、去感受。促成他决定写作这部小说的原因,一是西双版纳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大象等多种多样的动物植物,滋养着热情真诚的各族人民,这片土地上的人和物都让他感受到生命的无比美好;二是大象的保护是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这不仅仅是对大象的保护,更是对所有生命的保护,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注。生态文明是30年前杨志军创作《环湖崩溃》就一直关注的主题。似乎是作家的使命感和宿命,西双版纳之行让他坚定,也有底气写一部大象的史诗。

  杨志军的创作激情汹涌澎湃,体现强烈的生态意识,打破了人与动物的界限,写出了大象的灵性,塑造了一群“有光的生命”。这部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对读者的阅读习惯形成挑战,但在充斥碎片化信息、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静下心来阅读《大象》,就一定会发现它的美。

  “现在此刻,我们出发,从西双版纳,从雨林勐养,去看看地平线那边想象之外的远方,是不是也有大象爱恋的土地,生长着一排排头戴羽冠的槟榔,和一棵棵浓郁醉人的依兰香?”

  担任《大象》的责编,于我是出版生涯的出发。阅读《大象》,何尝不是另一种出发?书里的世界,有灵且美。大象之歌,等你倾听,也等你一起轻轻唱。

  (作者单位:云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