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全国首创“文化特派员”
首批100名文化特派员启程,指导乡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5-09
本报讯 5月8日,浙江省经过选派的首批100名文化特派员正式出发,这也标志着浙江省文化特派员制度启动实施。
据潮新闻报道,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出台《文化特派员工作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这项探索创新性的工作,在全国实属首创。
文化特派员是党委宣传部门会同机关、高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按照一定程序选派,具有高水平文化素养及文化专业特长,指导乡镇(街道)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个人。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指出,浙江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浙江省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推行文化特派员制度,就是这样一个具有牵引性的举措。当前,浙江农村正走在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征程中,人们对高品质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更加旺盛,对推进文旅融合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需求十分迫切,对挖掘提炼弘扬地域优秀文化更加期待,推行文化特派员制度,以高素质的文化人才去帮助解决这些难题、满足这些需求,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的乡村实践。
《实施意见》主要内容围绕“选派什么人”“派下去做什么”“如何管理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明确与规范。浙江省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文化特派员选拔标准主要依据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饱含深厚的为民情怀、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等四个方面。
目前,文化特派员经单位推荐、面谈考察,已完成与派驻村的双向选择,基本实现了人员和地点的精准匹配。文化特派员工作每两年为一届期,除省级首批一次性选派100人,每个设区市可选派30—50人,每个县(市、区)可选派10—20人。
去了干什么、怎么干?文化特派员顾名思义,其核心在于“特”和“派”。“特”是文化特派员要聚焦宣传文化工作这一主责主业,主要承担“1+1+N”系列工作,即在所驻乡镇(街道)范围内,重点指导1个行政村,结对1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或农村文化礼堂,开展N项工作任务。文化特派员承担的N项任务,包括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服务供给、文化品牌打造、文化资源挖掘、文化阵地提升、文化产业帮扶、文化人才培养与指导等七大类,以及其他有创意的文化建设工作。“派”是指文化特派员与原工作岗位不脱产,服务周期为两年,每年要驻乡镇(街道)100天左右,每个月至少要赴基层指导服务一次。
《实施意见》出台后,浙江省委宣传部将紧扣乡村文化建设难点堵点,聚焦满足群众所需、抓好跟踪培育、建强工作体系。如将推动文化特派员与农村指导员、科技特派员优势互补,引导文化特派员与乡镇宣传委员、文化站站长等当地文化队伍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宣传部门还将不定期组织开展学习培训、文艺采风、记者采风等系列活动,支持文化特派员更好地开展工作。
一个人,带动一个团,助力一个村。浙江省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每一名文化特派员的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团队作后援、作支撑、作保障,旨在通过文化特派员这项工作制度,形成联动效应,推动全省文化资源向基层下沉、向农村覆盖,为乡村全面振兴打造新成果、作出新贡献。 (宗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