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把握历史逻辑 洞察历史规律
——《中国国际战略思想发展史》书评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4-24
中华民族素有战略思考的传统。用全局、长远眼光研判国内外情势、确定目标与方向、安排战略布局是中国战略思维的集中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国际国内战略局势的风云变幻,中国的国际战略思想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在推动中国由世界舞台的边缘逐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新时代,中国已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值此关键时刻,深刻把握中国国际战略决策的历史进程,总结其历史成就和历史经验,洞察其历史规律,为当前和未来在国家战略决策中保持战略清醒、战略定力,把握战略主动性提供借鉴,成为相关问题研究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王巧荣研究员撰写的《中国国际战略思想发展史》(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河北人民出版社)一书,回应了当下关切,是目前国内少有的系统研究中国国际战略思想史的专著成果。
王巧荣研究员长年从事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主持多项部级、国家级课题,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2019)》《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新中国外交战略与实践研究》《APEC与中美关系》等多部著作,《中国国际战略思想发展史》是作者的又一力作和最新研究成果。
《中国国际战略思想发展史》近60万字,沿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世界互动关系发展变化的历史脉络,以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历程为时间节点,以中国国际战略发展变化的阶段性特征为依据,将中国国际战略思想发展史分为独立自主篇、和平发展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篇三个阶段。1949—1978年为独立自主篇,分四章,第一章论述独立自主战略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现实背景及理论基础。关于历史背景的考察是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大历史观视角分析新中国对独立自主国际身份的强烈渴望。第二至第四章分别论述“一边倒”“两条线”及“一条线”战略思想及其实践,系统探讨新中国关于新型国际关系、国际格局的创新理念及其实践。1978—2012年为和平发展篇,围绕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判断及和平发展战略思想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的阶段性特征,分四章,分别论述和平发展战略思想、全方位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战略思想、国际格局多极化战略思想及和平崛起战略思想。2012年以来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篇,分三章,分别论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产生的背景及目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思想的实践。此外,该书在导论部分还阐释了国际战略相关概念及国内外关于国际战略研究的学术史,在结束语中探讨了中国国际战略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
国际战略研究是关于国际经济政治格局、较长时期的国际态势和发展趋势、特定国家的国际地位及其处境等有关国际社会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问题的研究,目的在于认清世界大势,跟上时代潮流。国际战略研究必须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中国国际战略思想发展史》一书,聚焦中国与世界互动关系,把握70多年来中国国际战略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轨迹、历史动因,深入系统分析了不同时期中国战略决策者对国际大局的认知与研判,对中国战略思想形成及其实践产生的深刻影响。新中国诞生于两极格局方兴未艾之际,直至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世界特别是中国自身的安全、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一直是中国国际战略决策的重要内容。为此,依据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所构成的威胁程度不同,中国先后采取“一边倒”“两条线”“一条线”战略乃至与美结成战略合作关系,较为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时代主题问题是国际社会在一个较长时段里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和主要课题,是战略决策的基本依据。在中国战略思想发展史上,由于关于时代主题的判断不同,导致中国在战略实践上聚焦的中心工作就不同。从国际大局问题着手,把握中国国际战略思想发展变化的动因及规律,是该书的一个特点。
70多年中国国际战略思想发展变化的依据,是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研判和认知。国内大局,涉及基本国情中的物质、制度层面,也包括历史文化、思维观念和战略决策者个人特性等软性要素;对国际大局的研判和认知,涉及对时代特征与世界大势、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定位、国家利益所面临的主要威胁的研判和认知。这是一个充满着复杂国际国内因素的互动过程。在有限篇幅内,详略得当、逻辑清晰地把握中国国际战略思想史的整体发展脉络,对作者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该书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系统分析了中国国际战略思想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及实践逻辑,并依据国内发展战略、国际战略格局发展变化及中国与主要战略力量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中国国际战略思想发展进程中具体的阶段性特征。如此,通过一条明确的线索切分成不同的具体阶段,进而组合成为一个关联紧密、逻辑清晰的中国国际战略思想发展史的宏观框架。这一知识框架,打通了宏观历史趋势与微观事件之间的认知桥梁,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整合日常碎片化的知识汲取,建立起更系统而逻辑自洽、视野开阔的知识体系,对中国国际战略思想发展的历史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该书既是一部关于国际战略问题的研究成果,更是一部严谨的史学著作。该书引用国内外最新解密、披露的档案文献资料,以及重要历史人物的年谱、传记、回忆录等,充分吸收学界最新研究成果,注重用真实准确的史料、严谨翔实的数据、平实顺畅的语言再现中国国际战略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论从史出,条理分明,充分体现了以期通过加强和深化研究弄清来龙去脉,以事实说话,增强说服力的指导思想。
总之,《中国国际战略思想发展史》是王巧荣研究员多年研究当代中国外交史的又一重要成果。通过阅读该书,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国际战略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演变动因及其历史规律。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国际战略理论框架为切入点,对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国际战略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的回顾,阐述了中国国际战略思想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一边倒”到“一条线”、全方位独立自主、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及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历史阶段,并以史论结合的方式对中国国际战略目标思想和战略原则思想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中国大国国际战略思想、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战略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对新时代中国国际战略思想发展进行了瞻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