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精彩的生命教育课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4-19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海边出生,海里成长……”手里拿到作家王棵的海洋儿童文学新作《珊瑚在歌唱》,不由自主地哼起小时候经常唱的那首歌,一股暖流涌上全身。“珊瑚也会歌唱?”带着好奇心,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难得一见的海洋题材儿童小说。
“迎着变亮的海水,每朵游到这五彩斑斓的珊瑚群落上方……”小说从小女孩每朵跟父母到海边度假,第一次实实在在地与珊瑚“打了个照面”开始,以主人公每朵的视角,用细腻的笔触给小读者呈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海洋世界。作者以小说的形式把珊瑚这一海洋中的生命形态展现给大家,让我们大开眼界,不但领略了海洋的神秘与奥妙,更认识和了解了珊瑚以及以其为栖息地的海洋生物群落的生活样态和生存环境。
作者很巧妙地通过女孩每朵的成长,用文学手法让珊瑚这种美丽的海洋生物从一开始就与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每朵去海里潜水,不小心碰断了一枝珊瑚,身体也受了伤。当他们回到岸上,麦叔叔说这枝断掉的珊瑚有可能很快死去时,小女孩竟然忘了伤口的疼痛,一心想着怎么救活快要死去的珊瑚。当她听到渔民爷爷说曾经有人为了炸鱼而炸死那些漂亮的“像伞一样”的珊瑚时,更是“感觉有什么堵在了胸口”。作者把这个小女孩热爱大海,敬畏、珍视、爱惜生命的自然情感描写得细致入微,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生命与生命的邂逅和共鸣。
从生命教育的意义上讲,《珊瑚在歌唱》无疑是儿童和青少年生命教育的极佳范本,因为描写儿童和青少年成长的故事才最容易与这一群体产生共鸣。每朵对珊瑚的呵护、对生命的珍视,与其周围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在深深地影响着这个小女孩的成长。每朵的妈妈非常有爱心,她经常准备着猫粮、狗粮,以便碰到流浪的小动物时能够让它们饱餐一顿;麦叔叔,一个走南闯北,做过渔民、装修工,当过植物园管理员、饭店服务生的“硬汉”,面对生命却饱含柔情,第一次带每朵潜水的时候都反复叮嘱她“不要触摸珊瑚,不要踩踏珊瑚”,给她上了保护珊瑚的第一课;数十年如一日从事海洋保护、珊瑚繁育工作的曾阿姨,更是教会了每朵喂珊瑚、种珊瑚,在她小小的心灵里种下了保护海洋、善待生命的种子。曾阿姨的老师童老、每朵的外婆和哥哥、麦叔叔的爱人麦婶、宋姐姐……作者笔下这些和蔼可亲的人物群像,共同为每朵营造了一个充满爱和尊重的成长环境,让每朵成长为一个懂得尊重、热爱生命的女孩。由此可见,除了学校教育,家庭与社会在儿童和青少年的生命教育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书中有两处细腻的描写给人极为深刻的印象。
其中一处是每朵第一次在曾阿姨的帮助下喂珊瑚。每朵学习曾阿姨的动作,小心翼翼地将装着食物的注射器轻轻地放置在轻摇的珊瑚触须上,然后便看到珊瑚的“触须缓缓向食物摆伸过去……人类肉眼不易发现的细小开口,正在一张一合地蠕动”。相信很多读者都是第一次在文字中看到珊瑚的生命张力。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愣住了。看过那么多次大海,看到过很多形态不一的珊瑚,但是我从未思考过麦叔叔问每朵的“珊瑚是动物还是植物”这个问题。正是得益于作者对于喂珊瑚这样细腻而富于感情的描写,一簇簇可爱、鲜活的珊瑚才跃然纸上,才能唤醒我们对这一生命群体的保护意识。
另一处难忘的场景是大家合力救助一只被渔网缠住的宽吻海豚。海豚不断地发出虚弱的哨音,嘴巴被鱼钩钩住的部分已经有化脓的迹象,身上更是被勒得血肉模糊……书中写道,麦叔叔“动作小心生怕割到海豚的皮肉”,每朵、朗乐学着麦婶“用双手捧了水往海豚身上浇”来保证它的身体湿润,终于,海豚身上所有的渔网都清理干净了,它“发出可爱的咔哒声,在水里打了半个滚儿,却又把头扭过来、扭过去,大胆、细致地打量周遭所有人,就是不往海里游”。懂得感恩的海豚用自己的方式向解救它的人们表达谢意,最终在众人对它往后一定要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的期盼中游远了。然而,夕阳之下,那些布满血渍的渔网和鱼钩却仿佛还在泛着恶意的寒光。
《珊瑚在歌唱》就是以这样一个充满爱意的小女孩的视角,描写了这些人怎样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种珊瑚,种的是人心,也是用爱去修复人心,修复这个世界。”“海洋保护者心里都有一道坎,这道坎由善良,爱心,对大海的使命感、责任感组成……”
珊瑚的生命是美丽的,也是脆弱的。我们欣慰地看到,每朵从一个小女孩成长为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成了一个种珊瑚的人。我也跟着每朵一起倾听大海的声音,欣赏珊瑚的歌唱,耳边似乎又响起了那首熟悉的歌:“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走遍天涯海角,总在我的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