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领路者”姚晓英:

做好“双阅读”列车长

作者:本报记者 范燕莹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4-19

  “书香中国万里行”优秀阅读推广人代表,贵州省文联副主席,安顺市知联会会长 姚晓英

  扫一扫,聆听更多姚晓英的阅读故事


  2005年,贵州省安顺市“双阅读”主题活动启动,坚持“高度引领、广度参与、深度体验”,探索“读+写”模式,增添了小城安顺的文化气质,至今已成为安顺一个响亮的阅读品牌。由于2014年全国书博会在贵州安顺设立分会场,年度举办了两届“双阅读”活动,今年“双阅读”迎来第20届。“双阅读”主题活动的发起人,就是贵州省文联副主席、安顺市知联会会长、安顺市文联原主席姚晓英。创立一个阅读推广品牌容易,但坚持20届不容易。在2024年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了姚晓英,请她讲讲“双阅读”一路走来的故事。


  为孩子推开另一扇门的“双阅读”,很纯粹


  2023年年底,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10周年活动在贵州遵义举办。姚晓英作为“书香中国万里行”优秀阅读推广人出席此次活动,交流阅读推广心得。那次的井冈山之旅,大家被姚晓英活泼、干脆、健谈的性格深深感染,更被她多年来对于“双阅读”的坚守深深感动。在随后的井冈山石市口小学的捐赠图书活动中,记者留意到一个细节,在众多嘉宾中,姚晓英是唯一一位和孩子们一起坐在地上的嘉宾,脸上洋溢的笑容和孩子们一样灿烂。那种自然、融入、放松的状态,看得出她真的是以陪孩子们阅读为乐趣。正如她所说,安顺“双阅读”的成员是志愿者,在经费拨付立项等事宜还在磨合之中时,为书而乐的标杆很纯粹。

  谈起2005年“双阅读”的创办,姚晓英说:“许多事情的最后成全似乎都有各种机缘在运转。安顺‘双阅读’我觉得就是如此。”姚晓英的第一职业是中学教师。1985年,她在《女子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索》,那是文学火热的时代,收到的信件上千。1998年,姚晓英担任原安顺市(现西秀区)政协副主席联系教科文卫口工作。走进学校的机会很多,发现的问题其实也不少,譬如成长的快乐因为固化考试而锐减。在姚晓英看来,阅读本身应该是一道神奇之光,照耀心灵,孕育情怀,感知意义。因此她设计了与考试有关,但又能为孩子们推开另一扇门的“双阅读”。浮光掠影的快读对孩子并无意义,因此,专项设计读后感写作这一环节。“阅读本身是智能生长的容器,能通过阅读感知语言美学与生命成长磨砺的孩子一定是考试有所作为的孩子,解读语言的意义是阅读最直接的礼物。”姚晓英说,这样的理念被家长接受,第一届“双阅读”就这样启动了。

  姚晓英自己的成长经历让她笃信阅读的意义与价值。她的母亲不识字,父亲从扫盲班毕业学会写信。她说,自己后来成为一名作家,阅读这位“老师”就是恩人。所以,1982年,姚晓英做教师的第一年,阅读就在她的课堂进行推广。当年她教的学生后来做教师,现在也与她一起并肩推广阅读。当政府工作报告中开始倡导“全民阅读”这项内容的时候,姚晓英正好是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见证了这些年来国家对全民阅读的重视。


  阅读是一种生活,而不是一场场活动


  在多年的“双阅读”推广中,姚晓英一直强调,阅读推广不能仅限于活动。“双阅读”推广活动也一直倡导,把阅读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对此,姚晓英说,“双阅读”从启动开始就有自己的门槛,不追求数字华丽,而追求品读的质量。参与阅读的志愿者的语感、阅读量、读后感评鉴水平都是入围参考。因为阅读是一种生活,而不仅仅是一场场活动。

  在策划阅读活动过程中,“双阅读”主题活动会考量阅读的传承性,譬如《山海经》的读本选择,也会考虑阅读的当代性。当《三体》和当下正热门的AI抵达日常生活,他们调整了“双阅读”的领读与陪伴模式,借用动车运行中每节车车厢都参与发力的全员发动模式,设计了“成长号阅读动车”。

  谈及这种调整,姚晓英解释说,电子阅读、数字化阅读、智能化阅读正在迎面涌来,我们的资讯与孩子的资讯还有时间差异吗?因此,共同品读的时刻到了。“孩子们的感悟与成人世界的感悟正在同时收割,他的车厢故事自有故事通过额叶燃烧的过程诞生了新的故事细胞,创新正在生发且不可替代,这就是动车阅读真正的奥妙所在。”姚晓英介绍,2023年,在安顺市镇宁县的移民学校启动这个项目中,他们收获真正的惊喜,孩子们在交流中提升的世界认知跨越了阅读背景的空白,动车号的动能力量来自全员发力,这所学校75%的孩子来自移民社区,建校4年时间,目前是镇宁县教育质量靠前的学校,创新阅读的模式与孩子心智的成长正在同步发生。

  安顺“双阅读”模式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认可,在姚晓英看来,这个品牌由三度点燃:一是专业分享阅读的高度;二是参与阅读的广度;三是书写阅读感悟的深度。能够经历20届,300万人次的深度参与,在诠释安顺“双阅读”对成长中孩子、对校园文化、对家庭浸润、对一个人眼界与格局的改变都是“意义”二字的书写。

  19年前,“双阅读”主题活动创办,每年平均多达百场阅读活动已是“双阅读”的常态,谈及多年来对于“双阅读”的坚守,有时候她也会问自己:这样的精力投入,答案是否正确。何况她最后任职的地方是文联。这是靠作品说话的啊。“但我觉得自己已经是‘双阅读’这组列车的车长,19年时间的深耕它已经不是概念,而是300万人深度品读的生活。似乎很难拔钥匙走人。”尤其为做阅读品牌,设计了若干团队阅读案例,从开初一本书的分享到推广阅读时的分享逻辑,研学阅读模式设计与推敲,它已经是自己的另一座花园,这座花园目前是两株花朵:一是写书,二是读书。姚晓英说,“好在爱书就是我的癖好。”回忆起自己的阅读经历,1981年,为了购买《白轮船》,她卖了菜票兑换成现金买了这本书。上世纪90年代,为了看金庸的《天龙八部》,那些故事串串相连让她熬夜看到天亮。“书籍就是我的闺蜜,而且可以任性挑选。”她说,跟随书本的人物行走,生命的远方就在手掌之中,这真的很奢华。不同单位、不同职业的读者们喜欢着不同的书籍,在分享中许多知己列队而来,一个人喜欢的和他人需要的叠加,这是幸运的事情。


  步履不停,见证阅读新人智商如何被编码


  退休之后,姚晓英一直步履不停,以微信视频号“兔子的碎碎念”记录着自己丰富多彩的“书式”退休生活。她说,真正的老去有公式,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固化,而后重复向世界讲自己的新发现而不自知。她告诫自己要警惕这一点。2023年,姚晓英开始在准备一本关于阅读亲历者的书,名字是《你的智商被阅读编码》。退休后的生活就是让自己在阅读中进步、与爱书人分享文字世界里的感悟、见证阅读新人们智商如何被编码。

  在曾经举办的一次全民阅读推广研讨会上,许多嘉宾认为,书籍的配送很重要,但姚晓英认为,书籍是否被打开很重要。站在第20届的新起点上,谈及“双阅读”的未来,姚晓英说:“在一部手机就可以走进图书馆的当下,在大量信息海量涌入的当下,人与人见面其实很珍贵,通过阅读分享让见面的品质提升,我想是‘双阅读’的进化之路。”

  2024年,由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主办的“书香中国万里行”迎来10周年,对于未来如何更好地推广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姚晓英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说,“书香中国万里行”是爱书人的集结号。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重点考虑三个方面:一是阅读推广人的专业高度。二是资金运用的人文温度,可以更精、更低、更广。毕竟阅读是心灵的产业,不是钢筋水泥的搅拌,要精致的评估+基层阅读者的关注+更多阅读团队的扶持。三是更多政策的精准支持,因为阅读推广由社会各界完成,政策出台职责宽泛将影响政策本身落地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