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今天,我们该怎样阅读?
——“新时代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4-19
小读者们在图书馆自主选书、阅读。 本报记者 商小舟 摄
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图书馆成为市民读书学习宝地。 本报记者 商小舟 摄
你最近读书了吗?你最近读了哪些书?你一年读多少本书?
对于这样看似简单又普通的问题,相信很多人可能要对自己的答案脸红。我们发现,身边的许多人会以另一个问题反问:现在谁还读书啊?
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8本,高于2021年的4.76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3本,高于2021年的3.30本。虽然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均较上年有所提升,但这些数字确实有些“增长乏力”。
“跟同行聊,感觉每个人都有读书的习惯和爱好;跟业外人聊,感觉读书的话题总是显得‘格格不入’。”出版界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这也是我们的困惑:谁在读书?群众需要什么样的阅读?基层推动全民阅读还有哪些难度?
2023年,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际,本报调研组围绕“新时代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主题,发挥践“四力”、走基层的优良传统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分赴江苏省、四川省、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等地,走访了地方党委宣传部、出版发行单位和县区级图书馆、城市书房、农家书屋、企业职工书屋、实体书店、24小时图书馆、学校等文化阅读空间,以实地调查、蹲点采访、座谈交流、现场观摩等方式,与市民读者、基层文化工作者、一线出版工作者等进行交流,试图找到一些我们都需要面对的答案。
成绩可喜,国民综合阅读率进入新时代显著提升
尽管我们带着问题出发,但实际走访中看到各地在推动全民阅读中做出的扎实工作和取得的显著成绩,也让我们切身感受到全民阅读的力量。
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为81.8%,较2012年的76.3%上升了5.5%。调研发现,进入新时代以来全民阅读活动品牌化、系统化格局渐具雏形,国民综合阅读率有了显著提升。这主要得益于中央层面的大力倡导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持续投入,各地、各部门的全力推动。
1.党委、政府层面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推动全民阅读工作聚合力、成体系。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各地以建立机制、制定政策为抓手,相继出台系列保障性政策,进一步完善促进全民阅读保障体系,包括制度保障、经济保障和组织保障等。
调研组走访的江苏省、四川省、上海市均以人大常委会或政府的名义发布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文件。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是我国首个以省级机构发布的推动全民阅读的文件,四川省《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从政府履行的职责、完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打造阅读品牌、关注特殊群体阅读等多方面作出具体规定,上海市《关于促进上海全民阅读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十四五”期间全民阅读工作的十大重点任务。
2.各地、各部门扎实推进,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动全民阅读广覆盖、成风气。
推动全民阅读,好书是关键,活动是抓手,阅读空间是基础,养成习惯是目的。调研发现,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虽经济规模、社会发展、风土人情存在差异,但都在城市阅读、职工阅读、农民阅读等各社会群体阅读方面做了扎实有效的工作,基本实现了全民阅读设施全覆盖、阅读服务全社会共享,多地实现了市县图书馆、城市书房、农家书屋图书通借通还,促进了图书的流通和更新,极大方便了读者。以昆山市为例,这里立足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示范提供文化滋养和精神力量,大力推动阅读,全民阅读成绩斐然。总人口330万的昆山全市拥有1个公共图书馆总馆、37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55个智能书柜和1辆图书流动车,总藏书339万册,全部实现通借通还,年均到馆100万人次,年均流通图书300万册。
由各地宣传部门牵头,教育、科技、文旅、农业农村、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全民阅读工作格局已经形成并进行了很好的实践。上海建立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各有关部门单位共同参与的全民阅读工作会议制度。四川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阅读活动累计有3000多万名青少年参加,职工阅读活动累计超过1200万人次参加,“农民读书月”累计参与人次超400万。江苏省广泛动员各界力量共建全民阅读,国网徐州供电公司、通力电梯等企业开展读书活动“将职工阅读力转化为企业生产力”,新沂市以“沉浸式体验书香”特色主题探索以文旅融合推动全民阅读。
同时,书展、博览会、读书会、签售会、阅读讲堂、阅读竞赛、阅读征文等各种范围和层次的阅读特色活动颇具声势并逐渐深入人心。湖州市已连续举办15届全民阅读活动,极大地推动了“文化湖州”“书香湖州”建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世纪好书节”联动出版单位、实体书店、印制机构、艺术品经营企业、文创产品研发机构,组成强大的世纪书香矩阵。北京市大兴区采育镇“快乐阅读 育苗成长”活动,探索打造“志愿者+”服务模式。已经举办13届的江苏书展,2023年迎来人气和销售的“井喷”。
3.通过媒体引领阅读风尚,营造书香环境,推动全民阅读有氛围、入人心。
“全民阅读 媒体领航”。主流媒体承担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推动全民阅读上具有先天优势,也是应尽的职责。
调研中,我们看到川报集团依托川观新闻、封面新闻两大新媒体客户端,策划推出天府好书榜、川观夜读书屋、封面开讲了、我为书狂等泛阅读类品牌栏目,涵养用户习惯,使全民阅读内容更加丰富、立体、多元。成都传媒集团统筹各媒体持续开设世界读书日、社长领读、夜闻书香等专题专栏,组织记者走访特色书店、公共图书馆、书香社区、书香家庭等,助推全社会阅读风气和文明风尚形成。《解放日报》持续推出“解放书单”,为读者提供具有价值引领意义的好书。作为行业媒体,《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打造了好书榜、绘本榜等各类优秀畅销书排行榜,并持续发挥好“书香中国万里行”、全民阅读“红沙发”访谈、妈妈导读师等品牌活动的影响力。
喜中有忧,“不均衡、不匹配、不全面”的情况需要重视
一方面,出版界在努力出好书;另一方面,好书更需要转化为更好的阅读。
调研发现,在政策保障、资金政策、品牌活动、读书观念等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因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带来的全民阅读冷热不均、城乡差异、供需错位等问题也必须要得到充分的重视,并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逐步解决。
1.冷热不均。“组织者众众,参与者寥寥;讲座者芊芊,聆听者凄凄。”调研组发现,这是基层全民阅读活动中存在的现象。包括学校、企业等在内的各类组织都在大张旗鼓组织多样化全民阅读活动,希望能影响更多人爱上阅读,但从社会响应程度来看却并不十分乐观,政府倡导热、实际阅读冷的现象还很大程度上存在。
“现在大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如果上学的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后进入社会就更难了。”这是调研组在一家大学出版社走访时,该社社长在数十年工作中的心声。受当下互联网传播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大学生对书报刊的阅读习惯正面临一定的挑战。一家国有企业负责人也表示,新入职青年员工前几年的读书学习能力的养成,对员工未来发展和企业生产力的提升有重要影响,这也是企业倡导职工阅读的动力。
2.城乡有别。调研发现,城市书店、图书馆、社区书房、职工书屋等各类阅读设施数量和规模很不错,能够多样化满足市民阅读需求,但农村地区的阅读设施基本上仅限于农家书屋,且图书流转率、借阅量远不如城市。地方党委宣传部有关同志也表示,农村地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形式和数量都不及城市。一是配套图书种类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村“一老一小”的实际阅读需求,二是阅读活动不能有效针对农村需求。
此外,城乡阅读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在经济发达的地方也存在。比如,一家小学藏书超10万册,有大量绘本;有些学校却没有独立的图书馆,小学生对绘本类图书缺乏基本的认知,配有图书馆的学校也存在图书老旧、更新率低、种类不全等问题。
3.供需错位。“虽然也有家长问给孩子买什么课外书,但我们轻易不敢推荐,一是怕推荐不好担责任,二是怕有人说成老师在搞推销。”这是一位小学老师在向学生推荐图书时表现出的“畏难”情绪,他希望有个权威部门的权威书单,可以照着书单推荐课外读物。
调研中,不少基层文化工作者反映,缺少公认的权威阅读书单,不能提供给读者专业的选书指导;在开展全民阅读服务中缺少专业化指导和服务供给团队,不能很好地发挥活动黏合效应;缺少经验交流,不能有效地调动各类群体。实际上,每年各级部门、各种协会、各类媒体、各家出版单位都会推出不同类型的书单、书榜,只是这些书单有些与基层需求不完全匹配,或书单还不能有效传递到基层。
4.“大”“小”不同。“阅读空间要多给家长留位子,要用孩子的阅读反哺家长的阅读!”与调研组座谈时,一家城市全民阅读促进会会长对“大人”与“小孩”之间存在的阅读矛盾的问题发出疾呼。
调研发现,家长要求孩子阅读,自己不读书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青少年群体在各级各类阅读体系中都占有绝对优势,但成人阅读不足且大多以“功利性”阅读居多,成人阅读习惯培养需要寻找更多更好的抓手。一家童书馆紧邻住宅区,建设时考虑了方便居民亲子阅读的问题,但是仍然是“孩子在读书,家长玩手机”。有些家长甚至为了追求售价低廉,给孩子购买盗版或者低质读物。
多管齐下,用“严、细、深、实”的思维在发展中补短板、强弱项
新征程深化全民阅读工作,要以匠心提高出版品质,以精品读物提升阅读品位,以技术赋能提升阅读条件,以优质服务打造阅读场景,真正实现以“全民”为主体的书香社会生动活泼的美好景象。
1.市场监管要更“严”。针对图书盗版等问题,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猛药去疴”,加大打击力度、升级治理手段,从印刷源头、批发商、资质代办到终端网络零售,全链条斩断电商平台盗版图书灰色产业链。进一步做好“护苗”等专项行动普及,向学生和家长加大反盗版普及力度。针对图书质量问题,从管理者到出版者都应全过程贯彻“为人民出好书”的理念,让每一本书都对得起读者。
2.好书推荐要更“细”。调研组在5000份问卷调查样本中发现,“好书推荐”被列为排在第一的阅读活动。建议进一步发挥好“全民阅读 媒体领航”的力量,加大宣传力度,让已有的各类阅读书单更多、更有效触达基层文化和教育机构,供读者选择。同时,发挥好专业媒体的力量,因地因人施策,推出更多特色化、个性化、小众化书单。注重加强优秀全民阅读案例和经验的宣传,树典型、做推广,形成可学习、可复制的案例库。
建议通过“部门搭台、媒体唱戏、出版供给、家校共推、学生受益”的模式,打造权威的大中小学生动态阅读书单,让老师、学生、家长都轻松上阵、快乐阅读。
3.阅读服务要更“深”。管理和服务是“一体两面”。建议基层文化部门协调农业农村、科技、教育等部门,组织到农村开展讲座,用讲座引流、以兴趣留人,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设施作用,改善阅读活动少、形式少、人员少的情况。
同时,让数字化阅读进一步发挥“威力”,让新型阅读流行起来。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突破5亿,要看到网络对于包括乡村阅读在内的全民阅读的正向影响,通过数字技术更新迭代补齐乡村阅读的地域差、空间差,提供处处可读、时时可读、人人可读的阅读条件。
4.阅读活动要更“实”。当前人们的社交习惯和社交场景都已发生改变,要让传统书店、图书馆等单一的阅读功能不断转型升级,成为人人乐去的多功能“会客厅”,吸引更多人去体验,使阅读成为现代人的生活与社交要素。
建议进一步培育、涵养全民阅读推广机构,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发挥市场作用,发挥国有文化企业力量,让专业团队带动基层全民阅读工作水平的提升,开展好书推荐、图书更新、阅读活动组织等一站式整体阅读服务。鼓励更多文化企业增加阅读服务项目,精准对接社会多层次多样化阅读需求。
针对青少年群体重点开展阅读活动,充分认识“小手拉大手”阅读的价值,倡导社会、家庭、学校共建,征文、朗读等阅读活动可以采用“1+1”的形式,在推动青少年阅读的同时,让老师、家长更多参与进来。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新时代全民阅读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都应该认真思考、坚决落实总书记的深邃考量,把全民阅读工作放在民族复兴的大势中去思考、定位,推动形成全社会共抓、全体人民共享的“大阅读”格局,真正让全民阅读蔚然成风,中华大地书香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