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浆纸产业格局加速重塑

作者:李战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4-17


纸厂通过数字化平台实时追踪化学浆生产。

中国纸企寻求降本增效和供应安全保障。

本报记者 祝小霖 摄


  结合近两年全球和中国浆纸市场出现的新变化、利多和利空因素以及全球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可以看到,全球浆纸产业格局正在加速重塑,中国造纸产量和出口量持续增长,其作为世界造纸中心的地位日益显现。从挑战来看,近期商品浆市场积极因素较多,但也存在新产能投放和需求季节性变化带来的潜在风险。中国造纸木浆的产量和消费量会持续增加,但木片原料的供应安全和成本控制问题,是行业共同面临的挑战。浆纸价格下游利润不均衡,会对产业链的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从机遇来看,随着产业集中度和浆纸一体化程度的提高,中国造纸行业强者愈强,致力于创新变革和精益管理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纸张产量创新高 商品浆需求引领全球


  2023年,全球商品浆对中国的发运比例大幅上升至42%,一改前两年颓势,创历史新高。中国以单一市场拉动全球化学浆增长289万吨,其中,中国增加581万吨,欧洲减少251万吨。阔叶浆和针叶浆两种主要品种均大幅增长,总量、阔叶浆进口量和针叶浆进口量均创历史新高。

  中国单一市场能够承接如此大的商品浆增量,主要原因是中国造纸产量增加。2023年,中国造纸产量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1.4亿吨,达到1.44亿吨。随着产量的增加,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有三种现象更加明显,可归纳为三个字。第一个字是“卷”,大厂“卷”小厂,优胜劣汰。纸机规模越来越大,在过去三年乃至未来两年,全球将投产的规模化先进纸机中,中国占70%。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产业整合越来越快。第二个关键字是“挑”,指的是新进入者挑战传统参与者。细分纸种出现非传统参与者,可能重塑产业生态。全纸种延链、补链的趋势非常明显,以前主要集中在白卡纸和文化纸,现在生活用纸和特种纸也开始向上游延链、补链。第三个关键字是“拓”,指的是内拓和外拓寻找平衡。一方面,国内造纸产量增加,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随着欧美产量的减少,出口成为平衡产能的重要渠道。

  随着国内纸浆产量的增加,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纸企开始寻求降本增效和供应安全保障。这使得国产浆发展速度突飞猛进。根据中国纸业的统计,截至2023年,中国已投产的国产浆产能约为2000万吨,预计到2026年将投产1136万吨。按照以往经验,国产浆和进口浆的发展并非此消彼长、相互矛盾的关系,而是总量增长、相互促进的关系。从2011年至今的发展来看,国产浆和进口浆保持同向增长态势,两者并非存量博弈,而是协同共生。为什么会出现增长?这组数据更有说服力:2023年,中国造纸人均消费量首次突破100公斤/年/人,达到102公斤/年/人。对比发达国家,例如美国人均消费量约211公斤/年/人、欧盟约182公斤/年/人、德国242公斤/年/人,中国仍有较大差距。这说明中国造纸的产量潜能还很大,对应的国产浆和进口浆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供应安全成焦点 传统产业迎来新挑战


  2023年,中国整个自产浆按照预估和2022年产量相差不大,自产木浆为2100万吨,但是进口木片从2022年的1845万吨下降到1463万吨,大部分被国产木片替代补充。这些木片从哪里来?因为中国纸业的自产浆全部使用国产片,所以对市场进行了分析调研。调研结果显示,2023年的国产木片增加来自于退林还耕政策、广西清桉行动、疫木的处理,以及国家相关措施的强化,但是可持续性值得考量。进口木片主要来自东南亚、澳洲,产地相对集中。未来2—3年,我国将有1136万吨新的国产浆投产,需要1900万绝干吨的木片。这些木片从何而来,东南亚原料增量能否满足需求,国内供应弹性是否可持续……木片原料的供应安全和成本控制将成为未来关注的焦点。

  与此同时,纸浆期货运行愈发成熟,迎来新的挑战。近年来,针叶浆期货和美金外盘的倒挂成为常态,期货套利空间缩小。2023年,全年纸浆交割量累计为108万吨,同比增长74%,交割积极性显著提升,行情已经回归基本面定价,这些都说明纸浆期货的运行日趋成熟。2024年,将面临新品种带来的新挑战。双胶纸、瓦楞纸期货上市已在筹备过程中,成品纸期货品种的上市将为从业者提供从采销两端管控市场、平滑产业利润、完善浆纸市场风险控制体系的新工具。这将促使纸企的经营理念和模式发生改变,传统产业也将迎来新的玩法。


  新产能集中释放 纸厂利润仍处恢复期


  从目前纸业的形势看,有几个行业趋势需要重点关注。一是新投产产能的集中释放。根据统计,2022年投产的浆板产能将在今年逐步爬坡、兑现。目前,MAPA(智利阿茹库公司新建纸浆厂)的达产率已达100%,UPM(芬欧汇川集团)乌拉圭项目达产率超过80%。今年值得关注的是,书赞桉诺255万吨Cerrado(塞拉多)项目和联盛170万吨项目。需要说明的是,玖龙和华泰等其他项目主要用于配套自用,因此未将其纳入统计范围。书赞桉诺新项目是全商品浆,联盛项目则是一半产能自用,一半产能外销。新投产产能的集中释放可能会在短期内打破供需平衡,导致市场供需矛盾加剧。

  二是中国纸厂利润下降,尚处于恢复期。根据对中国造纸上市公司年报的统计,2022年中国造纸行业利润大幅下降,中国纸厂利润仍处于恢复期。根据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发布的统计公报,2022年中国规模以上造纸企业共有7688家,实现营业收入1.4万亿元,排名轻工业行业第六位;利润总额排名第七位;营业利润率为3.7%,低于轻工行业平均利润率6.3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造纸行业盈利能力较弱,难以支撑浆价过快过大的反弹。

  三是国产浆对进口浆价格的抑制。如果进口浆、商品浆价格过快过猛上行,将会导致以下几个变化:国产浆新项目加速推进。高浆价将刺激国内浆企加快投资步伐,新建产能投放后将增加市场供应,对进口浆价格形成压制。自产浆全力生产。国产浆生产企业会充分利用其产能,确保生产线的满负荷运行,最大化地利用资源,迅速响应市场,提供足够产品。替代品需求激增。成本及供应链考量推动市场寻求替代方案,如加大废纸浆、非木浆等替代原料的使用,从而平衡市场上的供需关系。以上变化表明,进口浆价格过快上涨会触发市场内部的调节机制,最终导致价格回落。因此,进口浆供应商需谨慎把握价格上涨的节奏,避免过度刺激市场的供需矛盾。

  (作者系中国纸业投资有限公司纸浆决策委员会主任,岳阳林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