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一品一码,构筑数字消费溯源护城河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4-17
▲消费者扫描二维码标签,获取产品溯源信息。
▲食品数字标签试点产品。
2024年是消费促进年。商务部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实施数字消费提升行动的通知》要求,深化数字技术与电子商务融合创新,丰富数字消费供给、激发数字消费需求、优化数字消费载体、提升数字消费业态,加快促进数字消费领域形成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推动数字消费规模稳步增长。对于食品包装行业来说,前有国家卫健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等开展的食品数字标签试点工作,已有首批20余家食品企业超40款产品加入试点,后有中国副食流通协会推进食品包装安全信息溯源,已有全国37家试点企业使用食品包装数字化标识流通溯码。一品一码的数字化标识,既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也在提升数字消费中构建产品防伪溯源的数字化护城河。
食品安全数字化追溯管理愈发严格
针对食品安全,全链条、可溯源,才能为放心消费增动能。近年来,各地食品安全数字化追溯管理愈发严格和规范。
比如浙江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浙江省食品安全数字化追溯规定》,对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以及餐饮服务环节的食品安全数字化追溯,通过全省统一的食品安全追溯管理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依法采集、留存、传递、应用生产经营相关追溯信息,实现规定类别、品种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来源、去向、问题可追溯。《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将于5月1日起实施,对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实行一品一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制度,在生产、加工、销售以及餐饮服务等环节实施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
数字经济为食品安全提供了创新的溯源解决方案,通过区块链、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可以实现对食品的全程记录和随时追溯。消费者通过扫描产品上的二维码,即可获取产品的详细信息,包括原料来源、生产批次、加工工艺等内容,确保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对于生产企业,则有助于零售数字化转型、产品精细化管理和信息可升级拓展。
数字化手段让食品赋码流通
以中国副食流通协会推进的食品包装安全信息溯源为例,其通过出台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数字化标识溯源相关管理办法,搭建中国食品流通接触制品安全追溯平台,启动使用符合性声明溯码标签等,鼓励企业采用物联网建立食品包装生产信息溯源体系,进一步推动食品包装生产领域安全信息溯源及应用。
其中,中国食品流通接触制品安全追溯平台可实现对产品的追溯、防伪和监管,为国内食品接触用品企业提供产品基本信息、符合性声明、合格检验证明、第三方评价、企业VR视频、消费反馈等归集进行产品质量服务信息溯源的流通二维码。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品一码或一批一码进行赋码。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明确了符合性声明及内容,食品包装流通溯码即通过符合性声明履行企业质量承诺。企业签署质量服务承诺后,对产品信息、测试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通过公示企业信息和联系方式,维护消费者权益。溯码企业产品必须通过国家检测机构检测获得可溯源检测报告。消费者通过流通溯码的企业视频可了解企业生产及相关情况,进一步强化产品安全意识。
溯码产品市场流通初见成效
随着符合性声明溯码标签的使用,食品包装流通溯码工作顺利进行。目前,全国37家试点企业已开始使用流通溯码。
以某家包装企业的纸餐盒为例,其主要材质为淋膜纸,主要应用于食品接触用。按照溯源管理,首先需进行符合性声明,向消费者展示产品符合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具体来看,该纸餐盒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的相关要求,产品生产过程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的要求。依据相关要求,该纸餐盒获得国家CNAS认可机构对溯码企业符合性声明产品检测检验以及专家审核、行业监督模式评价,并将其作为符合性声明文件内容和市场流通的资信材料。再如某包装企业的外卖无纺布环保袋产品,则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其产品技术管理符合《外卖无纺布环保袋》要求。
食品包装安全信息溯源工作仍在推进中。下一步,协会将继续以中国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安全倡议为抓手,以质量承诺企业为主体,引领全社会强化质量消费意识,引导质量消费、提振消费信心,助力数字消费提升。
(作者系中国副食流通协会食品包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