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大河路街道天河社区:
阵地建在一起 工作融在一起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4-11
天河社区通过警民携手共同开展“扫黄打非”宣传。河南省郑州市“扫黄打非”办公室 供图
“打竹板,响连天,各位居民听我言。响应党的新号召,进行全民大动员。扫除非法出版物,打击淫秽色情片。首先融入新机制,网络治理护家园……”进入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大河路街道天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LED宣传屏播放原创快板《换新颜》的声音,让路过的居民忍不住跟着哼两句。
北依母亲河黄河,南邻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的天河社区,获评2023年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近年来,天河社区立足基层“扫黄打非”工作实际,创新“扫黄打非+”模式,将“扫黄打非”宣传教育与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五星”支部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公共文化服务等深度融合,实现阵地建在一起、功能设在一起、工作融在一起,不断开创“扫黄打非”工作新格局。
党建引领 织密组织网线
“我们是老年社区,老人儿童居多,‘扫黄打非’工作更是牵涉到家家户户,对此,我们始终坚持党建核心引领、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目标,积极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大力弘扬新风正气。”据天河社区党支部书记商国亮介绍,社区围绕“护安全、防风险、正风气、促发展”工作主线,组建成立了由社区党支部书记为站长,副书记为副站长,社区工作人员和派出所民警为组员的“扫黄打非”三支队伍,解决谁来抓、谁来管的问题;建立多项机制,将“扫黄打非”工作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完善“扫黄打非”职责分工、宣传教育、日常巡查、举报奖励等八项制度,明确谁来干、干什么的问题。
“我们还建强‘多方阵地’,设立了心理咨询室、社区书屋等主题功能室,通过发放‘绿书签’、讲好‘开学第一课’、推荐优秀读物、开展绘画设计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辖区居民和少年儿童绿色阅读、文明上网,实现共建共享、深度融合的新局面。”商国亮说。
做好“扫黄打非”工作,除了强化党建引领,织密组织网线也很重要。“我们将社区精细划分为4个三级网格,社区党支部书记、‘两委’干部分别担任网格长,吸纳辖区23名社区党员以及89名居民群众进网入格。”商国亮介绍,社区按照发现问题的类型,实施色卡管理,确保将涉“黄”“非”问题精准解决在单元网格中,营造良好社区文化环境。
同时,社区全时段对内部所有楼栋、道路等点位进行巡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确保发现兜售非法出版物、传播黄色小卡片等线索及时反馈到网格员处进行处置,有效提高日常监管工作效能。”网格长张会敏说道。
互融互通 拓宽宣传阵地
步入天河社区,一片热闹景象尽收眼底。文体广场上,“戏曲文化进社区——‘扫黄打非’文艺展演”掌声不断;活动室内,“非遗传承伴成长 护苗行动正当时”的主题活动如火如荼……据介绍,社区充分结合自身特色,通过“五个融合”将“扫黄打非”工作与社区日常工作同步安排、平台共享、相互推进,全方位、多层次推动“扫黄打非”工作呈现新局面。
惠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赵合龙介绍,区“扫黄打非”办公室申报专项资金,听取多方意见建议,全景打造了“护苗”主题公园,通过设置宣传专栏、宣传地插、制作卡通宣传造型,实现了五步一景、十步一画的宣传氛围,将“扫黄打非”和“护苗”的相关知识送到群众身边,进一步拓宽“扫黄打非”进基层宣传新阵地,增强护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筑牢“扫黄打非”群防群控群治基础。
“公园里到处洋溢着绿色文化的氛围,我和同学们非常喜欢到这里看书,放学了也会约着一起来这里做作业!”森林湖小学张小萌同学说道。
除了主题公园,社区还设立图书室、宣讲室、活动室等,将“扫黄打非”宣传与党的创新理论紧密结合,全方位开展“‘扫黄打非’知识普及”“辨别盗版书籍”等课程活动,倡导居民绿色阅读、文明上网。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扫黄打非”主题文化活动14场次、“扫黄打非”宣传教育活动32场次,举办“扫黄打非”专题相关讲座8期、“绿书签”手工制作6期,累计受众达6000余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社区依托域内黄河文化、非遗技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引入黄河澄泥砚、蛋雕、剪纸、“女书”等非遗资源,利用非遗课堂、非遗研学、互动交流等方式,吸引社区居民和校园学生走近非遗文化、传统文化,零距离感受和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实现传统技艺传承与“扫黄打非”宣传教育的有机融合,增进居民对“扫黄打非”工作的了解,提升“扫黄打非”工作的社会参与度和覆盖面。
“邀请非遗传承人王玲来社区并设立‘扫黄打非’非遗澄泥砚工作室,一方面弘扬黄河文化,另一方面在传统和现代的碰撞中呵护‘幼苗’的成长。”商国亮介绍,社区先后共开展非遗课堂和技能培训25期,培训人数达1000余人次,创作“护苗”等文创产品460余件。
共治共享 实现双向循环
“一到周末,我就带着孩子参加‘护苗’志愿服务,通过大手拉小手,普及相关知识,不仅自身了解到非法出版物的危害,还能增加亲子互动交流,同时获得志愿服务积分,我们已经兑换了1个足球、1盒彩笔……”社区居民王杰介绍。
王杰口中的志愿服务积分源自于社区创新推行的“志愿服务+积分制”模式,该模式将“扫黄打非”宣传教育、排查巡逻等常态化工作量化为具体积分,所获积分可到指定商户兑换服务或享受折扣,实现居民得服务、商家得发展的“双向循环”,不断激励社区更多居民广泛参与。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和社区网格员到学校图书室、图书角及城市书房、图书文具店、打字复印店等场所共同开展巡查。在检查中,进一步认识到了非法出版物及有害信息的危害,更激发我们参与进来,共同治理。”森林湖小学教师刘玮说。
据了解,天河社区不断探索多元共治新模式,以党建促共建,积极发动辖区共建单位,结合文明社区和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三支“扫黄打非”铁军下沉至楼栋、微网格,专项开展宣传、搜集、巡查、整治等志愿服务行动,在强化常态监管综合治理上亮实招,在完善群防群治共建共享上出新策,坚决筑牢文化安全防线,守住政治安全底线。“采取边巡查、边宣传的方式,让更多人积极地参与进来,确保社区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市场安全。”商国亮说道。
天河社区始终想群众之所想,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活动上下功夫;急群众之所急,在大力清除文化垃圾上下功夫;解群众之所难,在汇聚新风正气上下功夫。通过扎实有效开展“正道”“新风”集中行动,让社区环境更宜居、文化活动更出彩,让新风正气不断充盈、居民生活更幸福美好。
赵合龙表示,下一步,郑州市惠济区将以天河社区成功创建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为契机,持续推进全区“扫黄打非”基层站点将“扫黄打非”工作与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新时代文明实践、群众公共文化服务等工作互融共促、同频共振,聚力净化文化市场,织密织牢“扫黄打非”防控网,聚焦守护文化净土,悉心构筑“护苗”“绿色屏障”,促进“扫黄打非”各项工作在基层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