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突破文娱产业圈层
网络视听正撬动更多新质生产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4-10
网络视听正在突破文娱产业圈层,成为文旅产业、IP 开发,甚至助农、考古等诸多领域的新动能,也由此撬动更多新质生产力,助力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在不久前落下帷幕的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多位业界人士提出了对新风向、新实践的看法和思考。
双向奔赴的影视与文旅
“去年年底,央视网阅读频道推出2023‘一起阅过’年度阅读盛典,在活动举办地四川绵阳,书香墨意彰显了城市底蕴。一个月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和央视频共同推出‘共赢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城市品牌共建行动。”央视网党委书记、董事长过彤介绍说,他们欲通过打造100场融媒体直播、一个城市智库IP、一档文化节目、一场城市品牌年度盛典的品牌传播矩阵,助推城市文化传播,构建合作新格局。
当前,网络视听已与文旅深度“捆绑”。哈尔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兰峰谈道,去年冰雪季,哈尔滨旅游人次增长300%。他们认为,多维视听盛宴带来了“泼天”流量,从而唤醒了一座宝藏之城。在这场冰雪狂欢中,更多人看到,用穿透力强、沉浸度强的短视频等内容传播城市形象的重要作用,也深刻体会到受众需求就是流量密码。
“《长安十二时辰》播出一周后,西安旅游热度上涨22%;《梦华录》在长沙推出沉浸式线下主题集市,吸引大量身穿汉服的受众打卡;《夜上黄鹤楼》带来的沉浸式光影演艺体验,为这座千年名楼增添新玩法。”北京丞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海云在对诸多案例分析后认为,网络视听正在形成新内容、新消费、新产业等多元化生态体系,跨界延伸价值链、产业链,向泛内容、跨生态发展。由视频内容孵化衍生品,从而形成的新消费市场的商业闭环正日趋完善。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起‘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后,快手已经开启了与广西相关部门的合作。”快手文娱业务部剧情业务负责人于轲说,合作不仅促进短视频内容接地气、精品化,而且希望通过内容+商品+流量三个维度,让微短剧与文旅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带动新消费模式发展。
“影视和文旅的双向奔赴已然‘偷偷藏不住’。”阿里大文娱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樊路远认为,许多城市本身就是可以跨越时空的IP。比如,依据《清明上河图》打造的数字化实景基地,让大宋文化之美有了更直观的注解。“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的创作指导也让浙江曹村镇再次“青春飞扬”。他分享道:“文化产业是注意力经济,如同一个巨大磁场连接各行各业。”
不断拓展的消费新场景
今年春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新春云庙会吸引众多受众互动。与此同时,何以文明数字大展也“吸睛”不少。过彤介绍说,“央博”将大力推进线下展馆工程,比如,与四川德阳市联手开展三星堆可持续建设战略合作,用数字化手段让三星堆文物“活”起来。此外,熊猫频道是央视网打造的以大熊猫为主题,以多语种、多终端为媒介的国际化新媒体产品。受众可以全景化游览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并随时随地线上“吸猫”。目前,熊猫频道全球活跃受众超5600万,覆盖中、英、西、法、德、俄、日等语言地区,已经成为海外受众了解中国最受欢迎的窗口之一。过彤说,央视网希望以文化数字化平台拓展消费新场景,用前沿科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受众提供可触及、可互动的文化服务。
“我们一年前开始着手打造数字文博大平台。”湖南广播电视台副台长蔡怀军介绍,灵感来自他们在研究目标受众时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国风国潮。湖南台自主研发的3D建模技术,可以解决文物数字化的卡点问题。他们同时开发了智能工具箱,鼓励全球受众参与共创,助推文物“活”起来,并走出国门。此外,湖南台还运用新技术打造线上线下实景娱乐基地、虚拟现实演唱会等,升级马栏山芒果节,打造年轻人喜爱的更新潮的舞台,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跨界联动开创文娱体验新模式。爱奇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龚宇分享说,他们基于《风起洛阳》IP,利用VR技术推出的全感剧场在上海、洛阳等地建成运营,这一智慧文旅新产品入选文旅部2023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基于爱奇艺自有动漫IP打造的亲子主题乐园——奇巴布乐园已落户北京延庆。他认为,视听内容IP的长线开发让“一鱼多吃”的商业模式更加完善。
不仅是新潮的文博、文旅,传统农业也在视听产业带动下激发新动能。隶属于湖北广播电视台的湖北长江垄上传媒集团就致力于以短视频+直播为抓手,强化内容生产力等建设,让农民用好新农具,干好新农活。他们创作的微短剧《落花生》入选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二十四节气风物志》也让世界了解到了中国节气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