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焕新归来,诠释“阅读引领生活”理念,突出“教育大区、高知云集”特色——
以文化服务致敬院士、科学家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4-03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关村图书大厦是拥有20余年历史的老牌书店,承载着无数学子的书香记忆,被誉为“百万学子大书房”。历经百日闭店精心打造,中关村图书大厦于3月30日重张开业,以全新面貌迎接广大读者。
改造后的中关村图书大厦,诠释“阅读引领生活”理念,通过图书选品、服务场景、读者体验的全面升级,重构了书店与地域、与生活、与读者的关系,成为书香北京的崭新名片。
立足海淀彰显“新知赋能”
中关村图书大厦董事长刘玮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解释了本次中关村图书大厦升级改造的原因,“这次升级改造是北京发行集团推进实体书店转型升级的成功实践,通过营造体验式阅读生活场景和丰富多元的业态融合,为读者提供新文化生活和消费体验。”
书店中最亮眼的莫过于琳琅满目的书籍。改造后的中关村图书大厦汇集15万余种图书品种,图书选品结合海淀区科技、人文、教育特质,并改变传统图书陈列方式,营造“科技创新、人文素养、终身学习”三大主题楼层:一层聚焦科技前沿、二层涵养人文精神、三层关注教育成长。
改造后的中关村图书大厦更加符合海淀区“首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新质生产力示范区”定位。记者在现场发现,一层的新质生产力图书专区摆放着多家全国知名出版机构所出版的科技类重点图书,囊括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量子、生命科学、未来产业新赛道等热点内容,彰显“新知赋能”。
此外,海淀区还是教育大区,对此三层选品发挥“北京市教材教辅品种最全、质量最优”优势,汇聚教材教辅与课外读物3万余种。
倡导更有品质的生活
重装后的中关村图书大厦不再只是购书的场所,更是将阅读与生活美学、科创赋能、休闲娱乐等功能融为一体的沉浸式文化空间。
据悉,在传统服务基础上,中关村图书大厦设置文化讲堂空间、少儿美育空间、原版赏读空间、数字阅读空间、科技体验空间等多元文化空间,读者可以去参加“阅享荟”的读书沙龙、去“科学家俱乐部”听专家讲座,也可以跟着美院老师学习画画,通过活动引导让读者接触到新思想、新观念,拓宽生活视野,引领生活方式,增强读者与书店的互动和归属感,让更多人在这里感受阅读的温度。
改造后的中关村图书大厦的惊喜还不仅如此。据刘玮介绍,读者在中关村图书大厦可以接触到各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元素,从而被激发出更多的生活灵感和创造力:“让科技被看见”展览,首次登陆北京,尽显“新科技 潮生活”;海淀专题图书与遇见夏宫(咖啡)、红楼梦、博物馆、图书馆等品牌文创“跨界组合”,展示“三山五园”等文化遗产,手捧一本记录海淀的书,伴着一杯圆明园文创咖啡,惬意感受古韵北京的城市气韵;三层少儿区是理想的遛娃打卡地,将漫画阅读、少儿科普、低幼益智、科学实验结合,搭配IP手伴、益智玩具、“科技装置”、“电子有声阅读装置”、“全息互动投影”,用最好的阅读环境陪伴孩子快乐成长。
“改造后的中关村图书大厦具有引领生活的潜力,引导人们探索新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方式,成为不只是书店的‘书店’。”刘玮表示道。
提供有温度、有质感的服务
“重装后的中关村图书大厦将‘人民书店为人民’的初心更深融入服务中。”刘玮告诉记者,无论中关村图书大厦如何变化,精品升级心不变,服务更有温度与质感。
针对海淀区读者特点,中关村图书大厦以文化服务致敬院士、科学家,为院士、科学家量身定制“服务卡”,提供高效、精准专属知识服务,并以书店为基地,为院士、科学家提供学术分享交流空间。
在充分分析夜读群体阅读需求前提下,中关村图书大厦设置无人值守的24小时服务区,配置精品图书、辅助自助咖啡等服务,点亮城市夜幕下的阅读之光。会员通过扫码刷脸即可解锁闸机,全时享受自助阅读服务。在文化服务方面,中关村图书大厦的活动区可随服务内容变化灵活调整,满足文化市集、主题策展等需要,最大限度利用有限空间丰富读者体验。
刘玮希望读者日后能将升级后的中关村图书大厦当做自己的家。“我们设置的两张沙发,一张书桌,构成了一个舒适的客厅书房。你可以像在自己家一样,坐在沙发上,看看书、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