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媒体使命担当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3-29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我党的使命任务,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命题,报告同时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这是我国创新发展基本逻辑的重大论断,为新时代科普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作为构建大科普格局生力军的主流媒体,要深刻把握新时代科普内涵,准确定位科普角色,勇于担当新征程职责使命,切实提升科普能力,竭尽全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紧扣时代之变,深刻把握新时代科普新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着力满足人民物质需求,又着眼促进人民素质提高。“现代化的本质就是人的现代化”,只要人民群众素质不断提高,得以全面发展,就能够高质量创造丰富的物质文化财富,从而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反之,社会越是全面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就越丰富,也就能够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积极加强科学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至关重要。
顺应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时代要求,科学普及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各环节,全面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发挥着重要作用、释放着巨大能量。新时代科普,突出政治属性,强化价值引领,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聚焦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时代内涵更加丰富。新时代科普的本质是加强中国特色科学文化建设,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敬重与崇尚,厚植创新沃土,以高质量科普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
科普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之需,是服务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各类媒体必须紧扣时代之变,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自身特色、战略目标,准确把握新时代科普新内涵、新价值、新使命,秉持“价值引领”的核心理念,积极做好新时代科普宣传。
提升传播理念,及时转变媒体科普角色定位
我党历来重视科普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充分利用各类媒体的传播优势积极加强科普宣传。从1992年至今,我国先后进行的11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都显示,媒体是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可见,各类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在科学普及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
由于各历史阶段所需,早期科普主要是面向大众普及科技知识。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科普才逐步转向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因而,一直以来媒体科普只是单纯传播知识和技术,且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认为科普就是普及科技知识和专业技术,而对科学文化建设关注不够。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亟须科普为之擎旗铸魂、凝心聚力。因此,在科普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中,各类媒体必须提升传播理念,及时转变科普角色,要由“知识灌输”转向“价值引领”。
新时代科学普及,媒体不仅要做科技知识普及者,更要做科学精神建设者、科学思想传播者、科普舆论引导者。各类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要强化科普价值引领,着力全民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要找准宣传的发力点,着力弘扬科学精神、厚植创新沃土。媒体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科普宣传全过程,巩固壮大健康向上的主流科学思想舆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要坚定文化自信,加强中国特色科学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舆论氛围。
立足时代之需,自觉担当媒体科普职责使命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颁布实施一系列科普政策,其中诸多政策都对各类媒体科普宣传提出要求、明确任务。2022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对各类媒体科普宣传提出更高要求,并特别指出“主流媒体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增加科普内容”。
主流媒体代表党、政府和人民的意志、主张、心声,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与价值观,有效引领并主导社会前进的主流思想舆论。最近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显示,受访者“对网上某些信息产生疑问时”,选择“看出处是否为主流媒体”的比例达48.3%。可见,主流媒体坚持并引领社会发展主流方向,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权威性,传播内容往往成为公众引以为思想和行动的依据。
立足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主流媒体应当自觉履行法律义务,尽职担当“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明确科普指向、增加科普内容、提高科普能力,切实成为新时代科普价值引领的积极弘扬者、广泛传播者、大力推动者。媒体要高度重视科学文化建设,不断提升主题宣传策划水平,改进传播方式和手段,围绕社会各领域工作部署,精心做好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宣传报道,提升其时代感召力、引领力,引导公众深化对科学的认知,激发公众好奇心、求知欲,使全社会形成热爱科学、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
满足公众需求,奋力提升媒体科普引领能力
科普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既是高质量科普服务执政兴国的时代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战略抉择,各类媒体做好新时代科普宣传,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主流媒体更要发挥示范作用,秉持“价值引领”理念,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导向,奋力打造科学文化精品,让媒体成为全民终身学习重要渠道与权威阵地。
切实提升科普能力,首先要打造科学文化精品。主流媒体要找准宣传发力点,既报道科技新闻、普及科技知识,又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传递科学方法;既普及自然科学,又普及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特别是要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科学文化精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理性思维,这是新时代科学文化建设的重大主题。《科学导报》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精心策划一系列主题科普宣传,开设“弘扬科学家精神”“科学家故事”“老科学家的精彩人生”“寻访最美科技工作者”等专版、专栏,推出一系列优秀科普宣传作品,着力塑造时代新风,对弘扬科学精神、塑造创新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切实提升科普能力,还要创新宣传方式和手段。主流媒体发挥科普引领功能,要围绕社会各领域工作部署,提升主题科普策划水平,增强优秀科普作品原创能力;要瞄准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大人群的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持续改进和创新内容表现形式,增强宣传效果、扩大传播范围;要针对社会热点、焦点、堵点问题,主动、及时、准确发声,牢牢掌握媒体科技话语权。同时,还要全力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推广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科学传播,实现科普内容多渠道全媒体传播。《科技日报》从2019年8月以来开设“大家小事”专栏,撷取“优秀科学家人生的一个片段或故事”,并配置一幅原创漫画,“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展现他们身上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忘我奉献的家国情怀,以及心有大我的人生境界”,生动、形象地彰显出人物灵魂和本质,报网融合传播,广受读者好评。各类媒体强化科普责任感、使命感,积极发挥传播渠道重要作用,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一定能够凝聚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磅礴力量。
(作者系科学导报社党支部书记、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