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局:用好短视频 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李晓骏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3-26




  四川省广播电视局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在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上加强系统谋划,以“神秘蜀韵 百部川扬”活动为重要抓手,统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加快推动传统广播电视主力军挺进海外平台,创作推出了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影响广泛的网络视听作品,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神秘蜀韵 百部川扬”活动作为2023年“时代光影 百部川扬”网络视听作品征集传播活动的子活动,由四川省财政厅和四川局共同承办、四川省地方志办支持,活动围绕弘扬传统历史文化、非遗文化传承保护的主题主线,面向社会公众征集创作一批多元化、国际化的精品力作。截至目前,“神秘蜀韵百部川扬”活动共征集网络视听作品537部,活动百度词条达39.4万条。393部中英双语优秀作品陆续在抖音(国际版)、优兔、推特、脸书等海外平台展播,海外累计曝光量达8亿人次。

  其中,《天府风流》《问道成都》分别被驻贝尔法斯特总领事张美芳、驻巴基斯坦大使馆文化参赞兼巴基斯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张和清在推特平台上转发;《相机》《拜师》等国学微电影,以孔子思想为内核进行现代化表达,作品海外曝光量突破1.2亿人次;《时光·影》《千古风范苏东坡》《大地的翅膀:迷藏卓玛》3部征集作品获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3年第一季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首金》《逃出大英博物馆》《相机》等6部征集作品获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3年第三季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

  随着国际传播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智能化趋势不断增强,网络视听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订阅渠道和第二大收益渠道,短视频“出海”成为国际传播的新“蓝海”。四川网络视听建设着力“叙事内容、作品形式、矩阵宣传”3个创新维度,推出一批优秀网络视听精品,向海内外展示美丽、飞扬、蓬勃、向上的四川形象,真正在国际传播上打响“神秘蜀韵 百部川扬”活动品牌。

  多维度叙事策略,讲述“神秘蜀韵”四川故事。党的十八大以来,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成为网络视听主流创作的文化自觉,这既包括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中国故事,也包括展现文化习俗、风土人情的人文中国。作品《逃出大英博物馆》以本土特色文化做底色,运用中国文物拟人化的语态叙事引发海内外观众共情,在海外市场深受好评,全网曝光量超4亿人次。“川菜遇上总领事”系列作品以川菜为主题,展示全球烹饪技艺、品川菜百味,展现了四川饮食文化的独特性、包容性和创造性。活动作品将宏大叙事与日常叙事有机融合,用心用情用功推出一批饱含“人文关怀、人民至上”深刻内涵的网络视听主流作品,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不断增强四川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多元化创作手段,增强“百部川扬”创新活力。伴随着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四川网络视听内容消费的产业化与国际化驶入新一轮发展赛道,“神秘蜀韵 百部川扬”活动的叙事主题在求同存异的同时,作品创作手段也在求新求变。“神秘蜀韵 百部川扬”活动创作群体年轻化,创作手段更具“网感”和国际视野。作品《新千里江山图·活力四川》通过现代视听手段,让“顶流”大熊猫“花花”、饲养员“谭爷爷”惊喜出镜,城市形象在AI技术的助力下焕发新生。该作品话题获微博热搜榜第一名,并在人民日报社海外平台发布,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推特账号转发,全网浏览量突破8亿人次。

  多渠道传播方式,推动四川视听走向世界。活动充分整合了全省209家网络视听持证机构和主流媒体资源渠道,组建“全国主流媒体+地方广电媒体+头部平台”的全媒体宣传矩阵,以创新国际传播策略实现了活动跨时空、跨文化、破圈层、正形象的国际传播效果,推动四川文化形象走向世界。

  一方面,人民网、中国网、央广网、凤凰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四川IPTV、四川观察、四川国际传播等主流媒体作为“神秘蜀韵 百部川扬”活动对外传播的主力军,通过推特、脸书、抖音(国际版)等平台展播优秀双语作品、发布活动图文资讯,形成海外立体传播格局。另一方面,活动充分发挥头部平台的流量优势,引导快手、抖音、新浪微博等平台参与活动宣传,积极推动海外高校展播、点亮海外地标等线下传播活动,并发布具有鲜明四川特色的美景、美食、传统节日等原创内容,不断提升海外群众对四川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神秘蜀韵 百部川扬”活动既是主旋律、正能量在海外的“惊艳亮相”,也是网络视听新传播理念与传统文化传承的“双向奔赴”,在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同时,真正做到了讲好四川故事、传播四川声音。

  (作者系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四川省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