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经验 世界向度

作者:马季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3-22



  互联网是全球化进程在二十一世纪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撬动全球多元文化互动共荣的重要杠杆,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网络文学与生俱来就是世界性的文化现象,作品在网上一经发表便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在中国对外开放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础上,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网络文学不仅是“中国经验”的表达,实际上也是“世界经验”在这个时代的突出表现。

  其一,精神资源无问东西。中国网络文学发端于民间,成长于日新月异的时代变革浪潮中,有其独特的文化视野和宽广的人文情怀。在精神资源上深耕于民族文化土壤,大量故事原型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历代圣贤、文化典籍和重要历史事件在网络作家笔下“复活”,成为与现代生活有着某种关联的文学形象和场景。在表现方式上以时代精神为依托,手法灵活多变,想象力丰沛茂盛,因而成为巨大阅读市场的领跑者。

  中国网络文学自互联网接入国门不久便应运而生,走出了一条兼容艺术性和商业性的类型化发展之路,涌现出大量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网络文学类型,如玄幻仙侠、远古神话、古代言情、历史武侠、悬疑探险等。这些作品在故事架构上各具特色,在人物设定上奇巧诡谲,在叙事方式上不拘一格,但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特征:具有鲜明的东方世界观架构。

  网络是一个开放性的写作现场,人人机会平等,不同思维的碰撞,不同观点的交锋,成为激发他人灵感的火种。除了上述东方架构的小说外,网络作家各显神通。在网络文学的世界里,不仅古今是连接在一起的,东西方虽有文化差异却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网络世界可谓天下一家,跨越时空的精神资源,颇有涓涓溪流入大海,你中有我无问东西的意味。

  其二,与读者共建阅读时代。随着社会文明程度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今天,文学不再是作家个人的事,大众的广泛参与前所未有,文学阅读即读者的需求对创作的影响力日渐扩大,直至互联网倒逼写作和阅读之间实现无缝对接。可以说,文学写作在今天已经进入作家与读者“共建”的时代,在这样情景下,“文”能否继续“载道”?回答是肯定的,只不过其形态发生了变化。

  网络文学被称之为读者的文学,但不能以失去作家的主体性为代价,以空间换时间的创作道路注定是走不远的,市场的法则趋利避害,也难免伤及自身,文学终究有自己的法度。当下,网络文学以其巨大的体量,以及被大量改编成影视、动漫、游戏等其他艺术形式,证明自己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不仅在国内拥有5亿以上的读者群体,在IP领域纵横捭阖,而且在海外传播中初露锋芒,引人注目。一部作品如果被指认为优质IP,它应该保有人类的共同价值与经验,中国网络文学正在往这个方向努力前行,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核心,借鉴、化用西方文明成果以展示人类的精神归属。

  人们不禁要问,网络文学的繁荣发展到底说明了什么?它一度被认为是有待管束的闯入者,时至今日又被视为文学的前景和趋势。它既体现了文学与时代错综复杂的关系,又体现了文学生命本体的生生不息。顺应时代、勇于创新,也许是网络文学的生命之源、立足之本。

  《中国网络文学简史》

  马季 著

  宁波出版社 杭州出版社

  2023年1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