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绣花”功夫做好出版转型中的教育援外大文章

——上海教育出版社高质量发展的探索系列之三

作者:陈杉杉 章琢之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3-18

上教社培训教师与南苏丹学员在朱巴的教室前合影

上教社培训教师给每个南苏丹来华学员起了中文名字






老挝教育与体育部给上教社的致谢函

项目启动之初,南苏丹驻华大使代办到上教社访问调研

2023年3月,缪宏才社长带队访问老挝,拜会老挝教育与体育部部长


  21世纪初,中央提出大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我国出版行业转型升级拉开了序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更好走出去,促进跨国界传播,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间文化理解、民心相通、民意相融,对出版行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使命。上海教育出版社作为一家立足上海、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大型教育专业出版社,在转型升级大背景下,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意识,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多元发展、向外拓展,在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中不断丰富和深化教育出版外延。

  2020年和2021年,上教社成功中标商务部首批教育技术援外三个项目:“援南苏丹教育技术援助二期项目”“援老挝农村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援老挝远程教育工程(技术援助部分)”。其中援老挝的两个项目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1月访问老挝期间宣布的对老八大援助工程之二。对上教社来说,承接援外项目不仅是服务国家对外战略的具体行动,同时也是自身深化行业改革、推进出版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可谓意义非凡。


  聚焦国之所需:“出版+援外”的思路创新


  随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央确立了走出去的文化发展战略,出版业加大了走出去的力度,丝路书香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等大力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沟通与互动。在国家政策的激励和国际市场需求的驱动下,许多出版机构都在以多种渠道和形式传播中华文明。

  上教社清楚地认识到,出版是文化交流的桥梁,在文化传播中起着基础性、深层次、长久的作用。出版走出去的本质是中国话语体系与国际话语体系的融通。与此同时,上教社密切关注国家的大政方针,寻找发挥作用的恰当时机。

  在国家援外政策转型的第一时间,上教社代表出版界站到了前排,教育技术类软援助项目是国家外交政策中对外援助的新方向,“出版+援外”成为创新的抓手和枢纽,正是上教社跨界融合、发挥所长的大好舞台。社党政班子高度重视援外工作,以服务国家对外战略的定位,对项目任务中的重点内容——教材出版,确立了要从受援国和国际话语体系的角度去构建内容,去构思编制方案的编写策略,要提炼不同文明间互通的思想观念,要编出适合受援国国情、真正“接地气”的教材。


  细节之处见真功:以“绣花”功夫确保项目实施质量


  援南苏丹和援老挝项目的实施周期均为3年,已分别于2021年7月和2022年9月开工。此外,上教社受商务部直接委托,还承担了“援柬埔寨教育技术援助项目检查验收任务”。早在2020年,上教社即成立了由社领导班子成员组成的援外领导小组,同时设立援外事业部作为项目管理平台,下设各项目部,构建了“领导小组—事业部—项目部”三级管理体系。社长兼总编辑缪宏才担任项目总指挥暨援外领导小组组长。

  在项目的执行中,虽然遇到了一些无法预知的情况,现实的物质条件和自然条件也为援外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但项目的实施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1.在攻坚克难中积累经验、提高工作质量

  (1)新冠疫情期间,国际交通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老挝更是有几个月处于关闭口岸的状态。而项目任务中有大批量的中外专家和学员的往来培训工作。上教社一方面面临因无法派出专家赴受援国、无法组织学员来华培训而造成的任务拖期风险,另一方面要承受国际交通费用飞涨的成本压力。

  (2)教育技术援助是我国对外援助的新方向,而出版、教育领域又有其行业特点,项目实施中也会产生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上教社作为首批项目的实施单位,基本没有先例可参照,没有经验可借鉴。

  (3)受援国在社会文化、政策法规、价值观等诸多方面与中国存在较大差异。为了在受援国开展有深度和有温度的文化传播,我们尽最大可能提前调研,与外方多层次沟通,加快磨合与深化理解。

  (4)受援国地处热带,与我国的亚热带气候及生态环境完全不同,上教社几个项目都有派驻受援国的人员,除了自然条件,还受限于当地硬件条件,生活用水、饮食、流行病这些方面都成为驻外人员的健康隐患。

  实际工作中的困难不止于此,但上教社始终把项目的社会效益和得到良好的援助效果放在首位。在项目开始之前,上教社已经做了较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措施准备,制定了应急预案和预算方案,实施中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例会,组织专题会议,商讨应对策略。其间,上教社上级单位上海世纪出版集团、项目主管部门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事务局给予了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一次次“危机”被成功化解,援外团队积累了大量实施经验,后续工作逐渐变得高效顺畅,也为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教育技术援外项目的管理制度,做了探索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和参考。

  2.三个维度见证援外一线的全景画面

  (1)坚持目标导向,做好教材编写。援南苏丹项目伊始,上教社即协同中国最优秀的中小学数学、英语、科学课程教材编写专家,包括大中小学数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曹一鸣、国家教材委员会科学教材审查专家胡炳元、教育部“国家级培训计划”专家库首批培训专家施嘉平等,着手编制各科教材。

  我们对南苏丹原教材和大纲进行了分析,与专家一起制定了新教材编制原则,吸收和借鉴南苏丹现行教材的有关经验和成果,汲取南苏丹现行的社会学科教材中的普适性知识和文化元素,提高教材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教材的编写既要以课程框架为基本依据,充分理解课程定位、基本理念与课程目标,又要遵循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学习规律,考虑南苏丹本地的实际使用情况,在恰当选取教材内容,合理组织教材主题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学习活动,优化教材表达方式,为学生学习过程提供有效引导,为教师教学提供有益启示。

  这些编制完成的学科教材立足发展南苏丹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其中融入国际和中国先进的课程理念,如跨学科、概念进阶、大单元设计、教材视觉设计等,尤其在低年级强调可读性和启发性,在高年级强调实用性和易用性。同时,上教社还组织编写了教师教学用书、音视频资源和培训资料,为开展教学提供具体且可操作化的指导。

  (2)坚持效果导向,开展教材使用培训。

  2024年3月的一天,南苏丹首都朱巴的培训现场刚结束一堂反响热烈的科学教材使用培训课,学员们兴奋地围住了主讲教师章琢之,手里举着刚才课上亲手制作的简易电磁铁,向他提出了一连串新问题,笑脸上满是好奇。殊不知这小小电磁铁的背后,还藏了一个小巧思。

  当得知有机会赴南苏丹,与当地中小学教师深度交流时,章老师既激动又紧张。他深知,只有充足的准备,才能确保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就拿教材中的“电与磁”这一节来说吧,培训重点是教会学员如何给他们的学生上这堂实验课。实验原理并不复杂,实验材料也都准备好了,但考虑到南苏丹科学教师们实际动手操作的经验较少,章老师觉得还是测试一下为好。

  找谁来测试呢?章老师想到了亲戚家刚上初中的男孩儿。可孩子的实验测试意外失败了,章老师却在旁边看出端倪:教具里准备的金属线是漆包线,外面包裹一层薄薄的绝缘层,阻隔了电流通过,导致实验失败。解决方法也很简单,只要把漆包线两头的绝缘层刮掉就行了。第一次做实验的人,很容易在这里掉坑。对啊,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点!

  于是,在这一天南苏丹的课堂上,最初,章老师让大家用漆包线来做实验。不出所料,实验都没能成功。望着学员们失望而迷惑的脸,章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我们该如何用科学思维找到症结所在呢?”

  “可以逐一检查材料!”一位学员抢着回答。

  之后,在章老师一步步提示下,学员们找到了症结所在——漆包线。当铁钉终于吸起回形针时,每个人都欣喜若狂。

  非洲大地上的培训故事深深印在章老师脑海中。他希望,我们编制的教材不仅能激发学员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更能引导他们学会用科学思维去解决问题,经由他们的传授,孩子们也能收获这些,一代又一代,人类的文明开头只是微弱的火苗,但终将燎原。

  (3)坚持“授人以渔”,加强教育管理人员培训。

  澜沧江,发源自唐古拉山脉,经中国西藏、云南向中南半岛蜿蜒而下,在这里,它有一个新的名字——湄公河。上教社援老挝项目工作人员就住在这湄公河畔。

  我们的翻译桐柏博士是一位精通中老文化的老挝人,他告诉我们,14世纪建立的澜沧王国是老挝历史上的鼎盛时期,18世纪以后,经历分裂和战争,国力不断被削弱,最终沦为了法国殖民地。

  上教社的援外团队到达老挝首都万象时,在从机场到酒店的必经之路上,耸立着地标建筑——凯旋门,它是为纪念解放战争中的牺牲人员,仿照法国凯旋门而建的。入夜后的凯旋门广场,道路两边是状如鲜花的路灯,灯火通明。桐柏说:“这里以前晚上游人很少,直到2021年,中国政府向老挝援建了‘万象市中心城区点亮工程’,点亮了夜晚的城市地标,使夜色中的凯旋门别有一番韵致,游人也渐渐多了。”

  上教社培训基地的教学楼是一幢三层建筑,这样一座普通的小楼已经是万象最高规格的教学建筑之一了。教学楼的背后就有一所公立小学,我们在课余时间前往小学考察。几间平房是学生的教室,黄土地是学生的操场,课桌椅破损严重,卫生条件也令人担忧,令随行的中方专家颇为感慨。小学的校长得知我们正在实施援助项目后,激动地说:“谢谢你们来到老挝,老挝的教育人才太少了,希望你们能够帮助我们的教师成长,改变孩子们的未来!”从桐柏那儿了解到,设施落后固然是个大问题,但不重视教育才是问题的根源。老挝的许多青少年在初中毕业后便辍学打工,孩子们的父母也认为,相比读书,打工是一条更好的出路。而我们所要做的,除了将教育学的专业知识和先进教育理念传授给老挝教师、校长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更要把中国重视教育的思想传播给他们,让教育的种子在老挝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效镶嵌在受援国的土地上


  2022年和2023年是上教社援外工作全速推进的两年,上教人的心血和汗水换来厚重的成绩单。截至目前,援南苏丹项目的援助物资全部移交;4期培训班顺利结业;完成了80%的教材编写印制任务;中文教学和中国文化角在朱巴运营两年多,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援老挝项目已培训逾800人次;培训教材全部编写完成;在老挝的教育基础设施援助,将在今年6月全部完工。援柬埔寨检查验收任务也接近尾声,即将完成。

  2022年3月,商务部对上教社在疫情下克服各种困难,保质保量完成项目任务表示肯定,给予上教社3分的诚信加分。5月,上教社驻朱巴中文教师入选商务部“援外青年说”的五一纪念表彰活动。7月,在上海市商务委的主持下,上教社与华师大签署援外领域的战略合作协议。9月,上教社参加了商务部的“对外援助项目实施企业资格招标”并中标,商务部向上教社颁发了有效期为3年的许可文件。此次招标规范了援外企业的资格认定,为有经验、有能力的实施单位提供了资格保障。

  援外项目工作更是得到受援国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赞誉。2023年和2024年,上教社及援外团队收到了来自老挝、南苏丹学员的感谢信,受援国政府的致谢函以及受援国颁发的荣誉证书。


  使命的召唤:新征程上继续勇毅前行


  在去年10月召开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题为《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的主旨演讲,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明确提出中方将统筹推进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上教社承担的援南苏丹、援老挝项目正是这一原则的具体实践,是中南、中老共建“一带一路”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承担援外任务4年多来,我们深刻体会到,教育出版以其特有的力量,穿透不同信仰的屏障、价值观的差异,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传播作用,是影响几代人的伟大事业。教育援外项目的实施使得各受援国教育工作者,能够来到中国亲身感受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加深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受援国的教育理念、教育水平、教材和硬件设施在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的帮助下,切实得到提升。同时,对上教社来说,无论从教育出版还是教育服务方面,都将对今后提高发展质量、扩大服务半径、提升发展能级产生强大的助推作用。上教社将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以“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己任,在出版行业转型升级的探索中,继续做好教育援外大文章,持续迈出稳健的步伐。

  (作者单位: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