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标签标准升级“护航”食品安全

作者:王克建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3-13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日前就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相较于前一版本的征求意见稿,本次征求意见稿中增加了有关数字标签方面的要求,明确其应用原则、要求和展示内容,保证数字标签展示信息的真实、规范,扩展食品标签展示形式,为食品生产经营和市场监管提供规范依据,助力食品生产企业创新发展。

  事实上,《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已于2012年正式实施,于2018年和2019年先后两次发布征求意见稿。此次为第三次公开征求意见,特别增加数字标签的要求,足以显示出对食品包装标签数字化的看重。2023年以来,在国家卫健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的组织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联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和北京市卫健委开展食品数字标签试点工作,覆盖乳制品、饮料、方便食品等主要食品类别,目前已有20多家企业、超过40款产品加入试点,部分产品已经进入市场。

  食品标签是预包装食品展示产品信息,供消费者合理选择食品的重要方式。实施数字标签,可通过二维码等信息化手段展示食品标签信息的方式,成为食品的“电子身份证”。它不受标示版面的限制,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产品外包装上的二维码获取标签信息,还可实现页面放大、语音识读、视频讲解等功能,满足不同消费者阅读食品标签的需求,大幅提升消费者获取食品信息的体验感与便利性。

  同时,实施数字标签后,相关企业可以通过数字标签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的信息和服务,在大数据的加持下提升消费者的购买体验感。预包装食品标签数字化的创新还将有助于提高企业食品标签管理工作的效率,节约企业在标签设计、印刷、审核及维护上的成本投入,减少材料和油墨的使用,也更加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契合资源节约的总体要求。

  当然,推广食品包装的数字标签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方面,须提升消费者对数字标签的认可度,使消费者逐步认识数字标签并养成阅读习惯;另一方面,食品企业要将数字标签作为常态化的标签载体,在食品生产中按照标准要求规范使用。同时,数字标签要满足市场监管部门对食品标签的监管要求,通过数字标签的应用提升监管效率。

  (作者系中国副食流通协会食品包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