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天地沙鸥:杜甫的人生地理》:
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高度融合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3-11
提起杜甫,大家多少会觉得沉重,他的传记、考察笔记、随笔,大多都是严肃的。而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天地沙鸥:杜甫的人生地理》完全打破了这种印象,就像书评人侯泰而说的那样,这是一部“既厚重又轻灵,既严肃又生动”的作品。
回忆出版过程,《天地沙鸥:杜甫的人生地理》责任编辑高林如感觉沉重的同时,也感觉很轻松。“当你跟着作者的描述遨游到100万米高空俯瞰这个世界,当你与杜甫、高适、李白一起坐下来喝酒撸串时,那种少年的意气风发一下子让你放松下来。”高林如说,书稿的每个章节既是联系在一起的,又是相对独立的故事,读者可以随意翻起一页,随心从一个段落读起,便可追上杜甫的脚步。读者张宁留言评价:“这是一本不那么学究气但又很靠谱的杜甫传记,它很现代,有杜甫和司马迁的‘间隔年’,有杜甫诗歌在北岛诗歌中的回响,还有作者和编者手绘的杜甫行程图,满足了我对杜甫传记的各种期待。”
朋友圈发现选题邀老友撰写
近年来,文学地理学是受到国内外研究者极大关注的一门新兴学科,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方法与批评范式。市场连续推出的《跟着书本去旅行》《跟着唐诗去旅行》《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等纪录片皆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结合较好的产物。“我们有没有可能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策划中原出版传媒集团重点图书项目‘中华文脉——从中原到中国’丛书的产品?”时任中州古籍出版社总编辑的郑雄暗暗琢磨。
在寻找图书选题时,郑雄意外在朋友圈注意到了10年老友聂作平。聂作平自2015年至2020年,走访了杜甫在甘肃、四川、湖南等生活或旅行过的地方,写了《逃向成都:杜甫的入川之路》《几人相忆在江楼:杜甫的川中岁月》《天地沙鸥:重走杜甫晚岁漂泊路》等长文,并先后刊发于《南方周末》,有的篇目阅读量达到10万+,社会影响较为广泛。这引起了郑雄的极大兴趣,2021年4月,他们就图书选题一拍即合,同年10月,聂作平基本完成该书定稿。2022年4月,该书正式推出。“书稿与纪录片异曲同工,是在较为系统的文学地理研究基础上做的一次尝试,这让我们对书稿充满了信心。”高林如说。
在选题策划阶段,高林如曾向聂作平提出从河南起笔,最后回到河南的设想和建议,以贴合“中华文脉——从中原到中国”丛书设计理念,聂作平爽快应允。“聂作平从杜甫墓起笔,在旅程伊始,他像一位侦探,为我们揭秘现存4座杜甫墓中,哪座墓真正掩埋着诗圣的骨骸。”高林如介绍,图书第二章,作者带我们继续行走在河南巩义的杜甫故里文化园,在像小黄土坡一样的笔架山前,在幽暗而清冷的杜甫诞生窑前,追寻杜甫的前世今生。“最后的章节未能回到河南,是杜甫一生的遗憾。这个客死他乡的诗人,一生都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
将诗歌与地理结合设计目录
翻阅图书可见,图书的目录包括章节名、经行古地名和杜甫的诗句。怎么想到这样展现目录?高林如坦言,其实书稿最开始的12个章节标题为:黄土、祖宗、少年、放荡、首都、丧乱、朝野、行役、剑南、黯乡、曲终等。“这样的章节标题总体简洁,可以展现出作者大体是围绕杜甫一生来书写的,但不能突出书稿诗歌与地理相结合的特色。”经过与市面上多本同类图书的比较,高林如向聂作平提出了两种建议:或将标题修改为带地理元素的诗句;或保留现在的标题,另外增加时间、经行古地名、概括章节内容的两句杜诗。
在与聂作平多次沟通后,最终决定采用第二种办法,但也做了稍许调整。“虽然书稿12章内容大体是按杜甫从出生到死亡的顺序来叙写,但中间多有倒叙、插序等叙述手法的使用,因此没法标出时间。”高林如回忆,记得原稿每一章开头几乎都有概括一章内容的杜甫诗句,我们便直接摘取放在目录的章节名下面。只有书稿第二章的“远自周室,迄于圣代,传之以仁义礼智信,列之以公侯伯子男”与其他11章都为两句诗歌的体例不同,便建议作者修改为:“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经行古地名则由聂作平从每个章节抽取出来,编辑再进行核校。这样一来,目录就包含了章节名、经行古地名、杜甫的诗句。
在与聂作平沟通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意见不一致的地方。同样一句话,作者觉得是语言风格问题,但在编校看来却是语法问题。“第一次编辑原创类图书的我,其实每次跟作者商量修改时,都需要鼓足勇气。”高林如说,幸运的是,聂作平很直率,他会直接明了回复改或者不改。
经过编辑与美编曾晶晶多次沟通,目录最终设计为时间轴的样式,下面铺底采用淡蓝色山脉。目录以杜甫剪影开端,下面配以杜甫诗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不仅与12个章节分别配的诗句协调,也呼应了书名中的‘天地沙鸥’。”高林如说。
未能绘出形迹路线留有遗憾
19岁的杜甫出门远行,游郇瑕、游吴越、游齐赵、游梁宋、游齐鲁,他是从哪里出发的,走的是陆路还是水路?48岁的杜甫为了生存,自东都而华州,自华州而秦州,自秦州而同谷,自同谷而成都,他是如何带着家小辗转漂泊的……图书除了用文字详细讲述杜甫或壮游或漂泊的路线,夹页的一幅《杜甫行迹图示》也为读者标出了答案。
绘制杜甫行迹图是高林如一开始的建议,书稿中,聂作平绘制了5幅局部形迹图。这5幅图有的详细绘有杜甫行走的路线,有的只标出了漫游地点。想要制作杜甫一生的形迹图,在聂作平看来是有难度的。考虑到项目完成时间临近,高林如大胆提议,由聂作平提供杜甫一生经行的主要古地名,自己结合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和王兆鹏主持制作的《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将行迹图绘制出来,最后交给聂作平审读。“期间,我与美编赵启航就行迹图设计进行了多次沟通,在相继调整河流、湖泊、海洋、陆地和江河名称、地名的文字颜色,及增加山峰图标后,终于做出了一幅杜甫一生的行迹图示。”高林如直言。
在高林如原本的设想中,这个行迹图中要画出杜甫行走的路线。“但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复杂,比如杜甫在一个地方可能来往多次,这些线路可能会因为多有交叉而不清晰,在与聂作平沟通后,最终决定只标出杜甫经行的主要地点,路线则留给读者自己描画。”这也成为高林如编辑此书的遗憾。
“我一直觉得出版是遗憾的艺术。”在高林如看来,虽然出版前大家做了各种努力,但在出版之后,总会发现书稿还有许多改进的空间。“当它被推向市场后,我的心情很忐忑,既希望读者注意到它的美,又希望读者不要说破它的不完美,更不希望读者什么也不说,毕竟,一部作品没有任何评价,才是真正让作者和编辑伤心的事。”好在,这本书出版之后,在豆瓣有了较高的评分,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希望后续可以不断修订、不断打磨,让它更加闪亮。”高林如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