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中华文脉 厚植文化自信

作者:本报记者 张博 张君成 李婧璇 隋明照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3-11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提高国际传播能力”等,对文化传承与发展提出新目标、新要求。

  在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强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成为来自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们的心声。

  激活“源头活水”以文艺作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去年在参加委员读书活动的基础上,我出版了《诗者天地心:当代诗词名家讲诗词》,以新视野、新方法讲中华诗词艺术,受到读者广泛欢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典文献室主任刘宁表示,新时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阅读和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从事古典文学研究的专业工作者,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非常激动,希望可以为推动中华传统经典的阅读学习、传承弘扬尽自己的一份力。

  全国政协委员、文物出版社社长张自成表示,文物出版社策划推出“中国文物纹样大系”,从意、形、色、纹四个方面系统梳理中国古代经典文物的纹样演变、审美取向和文化内涵,“我们还做了适当延展,可以说“中国文物纹样大系”是一次传统文物艺术与工业艺术设计应用相融合的有益尝试。”

  “文艺工作者要从历史长河中汲取丰富养分,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用一部部充满力量的文艺作品回望、诉说、铺展斑斓的历史画卷,赓续中华文明,厚植文化自信,照亮复兴之路。”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说。

  “3月初,上海昆剧团全本《牡丹亭》亮相第52届香港艺术节,在香港文化中心,观众不惧寒潮,买齐全本3场戏票,整个周末都‘泡’在剧院。”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表示,上海昆剧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继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忠于原著精神为宗旨,用新时代审美观创排全本55出《牡丹亭》,以上、中、下连续3台大戏的体量,深入挖掘传统经典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

  “以陶瓷为媒介的中外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国际交流不断走深的当下,陶瓷文化更是向世界传递中国美的载体。”全国人大代表、民建江西省景德镇市委会主委、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张婧婧告诉记者,承载中华文化符号的陶瓷是讲好中国故事的载体,许多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爱上了陶瓷这门中国传统艺术,并留在中国发展。

  创新时代表达 让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

  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传承下去,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题中之义。

  全国人大代表、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编辑戴茵认为,对于古籍等物质类文化遗产,所谓以新技术手段助推传承,首先要有数字传承基础,即建立古籍数据库,让所有古籍成为可查看、可搜索、可调用的数字资源,并向社会公众开放。“为促使文化古籍在新时代保持一定的活跃度,需要对古籍进行多种形式的创造创新,让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文化教化和文化娱乐的角色。”

  “孔子有句话,叫‘温故而知新’,‘温故’其实就是为了‘知新’,‘知新’需要‘温故’。”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表示,建设新文化必须立足于创造创新,但是创造创新一定是在守正基础上的创新。“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就必须深入挖掘我们的文化遗产,整理我们的文化典籍,发扬我们的文化传统,讲好中国故事。在这个基础上,文化才有可能去浸润人心,走进人们的心灵,达到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布依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李利也表示,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一定要坚持守正创新,既要在守正的基础上原汁原味地吸收和保留传统文化特点,也要开拓视野、跨界融合,拓展传统文化技艺的应用场景,让传统文化闪耀新的光彩。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烧制技艺云南省代表性传承人田静表示,保护传承非遗最好的方式,就是使之与当代生活紧密连接,赋予其时代价值,进一步推动非遗项目“活”起来。

  如今,文化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推动我国文化建设呈现蓬勃发展的生动景象。

  “作为一名文化领域的自媒体创作者,我认为‘自媒体+文化’‘自媒体+旅游’正成为一种传播新生态,如何讲好乡土文化故事,其实也是如何讲好中华传统文化故事,是实现古老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表达的需要。”在全国政协委员、艺术科普平台“意外艺术”创始人吴敏婕看来,在新时代传播格局下,要发挥好拥有多元参与主体和广泛受众基础的优势,成为传播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重要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打歌大理白族自治州州级代表性传承人鲁丽华也提到,通过山歌小调、拍摄短视频的方式进行宣传就是很好地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很多村民通过这种唱起来、跳起来的形式,听上一遍就记住了。”鲁丽华说。

  “以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想要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做得既好听又好看还好玩,就必须借力新媒体传播,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贴近他们的心灵。”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刘学俊表示,要拥抱互联网时代,通过新媒体平台,将国有艺术院团的风范、品质、艺术造诣传递给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