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中了解世界与人生

作者:儿童文学作家 殷健灵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2-02


  少年时光总是充满了幻觉。一个少年之所以感到烦恼和忧愁,皆因对世界和自身的不了解。因此,如果当你在年少时就能得到忠告和指导,也许就会获益良多。

  恰恰,文学,便是以艺术与温柔的方式告诉孩子世界的真相,并且让他们在了解真相的同时,还能找到心灵归依。

  加缪说:“文学不能使我们活得更好,但文学使我们活得更多。”莫言说:“文学的用处,在于它没有用处。”而我要说,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文学当中更有人情之美,有世界的奥妙,有人心中的温柔部分,文学中也有哲学……这些东西,其实都是支撑我们活得更坚强的理由。

  少年的我,步入青春期后,曾经有很长一段迷惘和困惑的日子。没有来由的欢喜,没有来由的悲伤,外界一点点细小的变故,都能在我心里放大。之所以如此,是生命成长过程中必然产生的,也正因那时候的少年,根本没有能力了解人性和世界,于是,在烦忧中兜兜转转,不得解脱。

  倘若能在少年时多浸淫文学,从文学中了解世界与人生,你的目光可能就会变得深刻与从容,一切并不美好的个人经历,都可能转化为心灵的财富。

  哲学家塞内加说,人对有准备的理解了的挫折,承受能力最强,反之受伤最重。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文学里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人生的真实面目,随时做好迎接“坏事”的准备,更何况,“坏事”未必真的那么坏。

  我们喜欢一本书,或者说称道一本书,往往只是因为其中的一句话点醒了你。那一句话,可能抵过一本书的分量。

  当我后来慢慢开始写作之后,才逐渐接近文学所谓的真谛。写作30余年,我至今不敢夸口说我已经对文学真谛了然于心。我所能了解的是,不同的优秀作家自成风格,一个作家一辈子可能写几十本书,这几十本书可能是一本书的种种翻版,几百个人物很可能是一个人物的种种化身。而这几十本书,便是这个作家的自传。我想说的意思是,每个作家都有极大的创造力,而每个作家也都有其局限。因此,我主张你在文学中寻找人性、人生和世界的答案之时,不要拘泥于某一个作家,而是拓宽自己涉足的领域,你可以在不同的作家所创造的世界里去思考和判别,然后接近你所要的答案。

  我想对少年读者说的是,在十几岁的年龄,极易受伤春悲秋的文字吸引,淡淡的愁与伤感,让你身处的世界区别于周遭的真实世界。假如对文学的认识不全面,往往会走向偏狭。有一种提醒不得不说,在沉入书海的同时,万万不可关闭和世界交流的心门。你从文学中的获得是,对未来的遭遇有了准备、有了理解,你可更加客观冷静地面对未来,以及演好自己在人生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它会帮助你在成年后善待痛苦,容忍许多人无法忍耐的人和事,并且获得更多前行的动力。


推荐书目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

〔德〕赫尔曼·黑塞 著

丁君君 谢莹莹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爱的艺术》

〔美〕艾里希·弗洛姆 著

刘福堂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月亮和六便士》

〔英〕毛姆 著

傅惟慈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朱光潜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约翰-克利斯朵夫》

〔法〕罗曼·罗兰 著

傅雷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