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主题出版工作中编辑作用的发挥

作者:杨冬絮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2-02

  出版是文化活动,有意识形态属性、经济属性和产业属性。主题出版是中国特色出版事业的特征之一,必然要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围绕大局、服务大局、保障大局、推动大局。其本质特征是阐述和传播主流思想意识及主体意识形态。

  近年来,主题出版取得快速、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推出一批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出版了一批大型精品图书;参与主题出版的出版社数量逐年增加,直至全部参与;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每年都在2000种以上,市场影响力逐年加大;精品图书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我国在世界话语体系中的影响力增强;出版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出版业的管理方式有了明显转变,出版业内部活力得到充分激发,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时代主题出版的任务和要求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需要主题出版发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振奋起全党全国团结奋斗的精气神。主题出版必须要把握时代的主题,与时代互动,反映社会现实,推动社会进步。

  发挥系统深入、贯通古今的优势,为理论武装提供思想支撑、文化滋养。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人民的实践创新经验,都需要从主题出版和党史出版物来反映、记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主题出版发挥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优势。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主题出版提高质量,优化供给,为人民群众奉献更加丰富优质的精神食粮。

  在维护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方面,出版需要发扬激浊扬清、扶正祛邪的作用,避免将历史人物娱乐化、歪曲党的历史等问题,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编辑在主题出版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把握正确政治导向。编辑要在图书出版全流程中,做好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把关,做到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评价客观,防止主观判断和随意评判。要坚守出版纪律,对主题出版选题书稿的出版价值、原创主题、内容导向、编校质量要严格把关。

  策划创新。做好内容创新。在强化思想引领、服务“国之大者”、弘扬优秀文化方面继续开拓,创新话语表达,把政治话语、理论话语转化为群众语言、日常语言,用事实说服人,用形象打动人,用情感感染人,用道理影响人,努力推出更多接地气的主题出版物。

  装帧设计简洁。主题出版图书装帧设计应该坚持简要、简洁、美观的原则,做到简便实用、价格亲民,杜绝豪华包装。

  多形态融合发展。策划阶段,编辑要全面考虑内容的多媒体形态呈现,基于纸质书内容,开发适应视频、音频、媒体互动等新形式的内容展现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主题出版的表现形式、传播方式、推介形式,精准地满足更多读者是阅读需求。

  高质量编校。首先要把好政治关。对重大事件、重大人物的评价,要与中央最新的精神、最新的表述对标对表;与民族宗教相关的内容,要符合事实,避免夸大、不尊重民族习俗等问题出现;涉及港澳台的内容表述要符合规范。编校要细,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历史事件、总结评价都要一一核对,落实出处,做到重要事实准确,表述严谨规范,不能迷信作者,也不要小看读者。严格、仔细把握出版的质量标准,防止出现差错和硬伤。


  从编辑角度,进一步做好主题出版需要补足短板


  总体策划水平需进一步提高。从总体看,主题出版图书中的精品力作不多,一些选题仍存在简单、粗糙、僵化、同质化、泛化的问题。编辑要从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悟透党中央最新精神,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围绕当前和国家的大局工作,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出版真正满足党和人民需求的好书。

  注重作者资源的开发。出版的前提是作品,作者是出版社的衣食父母,编辑和作者就像人的左右手,共同努力才能产生优秀作品。编辑在工作中应该逐渐形成自己的作者库,由核心作者、优质作者、普通作者构成梯队。谋划重要选题时,与作者提前沟通,听取意见建议,从出版环节的初始阶段到写作阶段、编校阶段,合力打磨,推出力作。

  增强跨界融合能力。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多样,且变化快,传统的纸质图书自身影响力有限,编辑在策划阶段就需要具备“千里眼、顺风耳”的能力,为好的内容插上“翅膀”,通过新手段、新形态、新模式,扩大作品的社会影响力,实现图书的“双效益”。

  (作者单位:人民日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