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全新小说集上市当天即加印至10万册——

《东北故事集》:跨越历史与现实的泥淖

作者:本报记者 李国生 李婧璇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1-25


  1月20日,节气大寒。16点58分,作家迟子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自己的新书《东北故事集》出版的消息:

  大寒。暮色深沉。此刻读小说犹如泡澡,身心安泰。这个冬天我们“尔滨”人都在“猫冬”,把冰雪美景留给南来的“小金豆们”。封面稚嫩小画由我绘就,愿北方的原野,岁岁繁花似锦!感谢亲爱的读者。

  《东北故事集》收录了迟子建近年来创作的三部钩沉东北历史的中短篇小说,她以其不同寻常的历史纵深感,与人的命运感无缝对接,使小说的宽度和厚度大大拓展,呈现出大家风范。

  据《东北故事集》责任编辑薛子俊介绍,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这本新书上市之后反响热烈,首日便实现加印,当日印数已达10万册。


  承载小说的双轨是历史和现实


  文学评论家、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张学昕曾说:“从一定意义上讲,迟子建的小说,就是一部百年‘东北史’。只是这部文学的百年‘东北史’,充满了个性、灵性、智性以及多重的可能性。”

  在新作《东北故事集》中,迟子建更是将文学“东北史”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承载这些小说的双轨,一条是历史,一条是现实。

  翻开《东北故事集》,《喝汤的声音》聚焦海兰泡惨案,述说哈喇泊家族三代人在黑龙江畔的生死传奇与爱恨情仇;《白釉黑花罐与碑桥》以宋徽宗的幽囚岁月为切入点,展开一场亦真亦幻的相拥与别离、荣辱与兴衰的穿越之旅;《碾压甲骨的车轮》以晚清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罗振玉所藏甲骨失散为引子,围绕一桩迷雾重重的失踪案,探寻人类心灵世界的烛火微光——这是三场在现实和历史双重空间的历险,而读者最终将收获来自忠诚、无私、良善之人的抚慰与勇气。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了解到,迟子建现任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省作协主席。

  迟子建告诉记者,《东北故事集》中这些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故事,一定程度上源于她近年来工作的变动:“在政协分管文化文史工作的这3年,我走了不少省内市县,很多地方年轻时去过,还停留在青春的记忆中。也许是人近黄昏的缘故,重走故地,万千感慨,那些隐匿在冻土深处的故事,以前似乎是浑噩的,如今却鲜润明媚,像熔岩一样漫出地层,闪烁着,跳跃着,让我看到了艺术的霞光。”


  作家和读者最曼妙的相遇是在故事中


  2022年6月,由于东方甄选主播董宇辉的推荐,迟子建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得到了更多读者的关注,一年半内销售突破500万册,成为近年来最为畅销的严肃文学图书。2023年12月,“东北”这个词热火朝天地占据了新媒体平台各大话题榜,“尔滨”冰雪游的火热“出圈”,也为哈尔滨乃至东北地区带来了“泼天的富贵”。

  面对这样的热度,迟子建却十分冷静。她一如既往地专注于自己的写作。比起现实世界的喧嚣,她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钟爱的文学世界之中。

  2023年11月,迟子建在浙江乌镇将完稿不久的《东北故事集》交予人民文学出版社。新书封面的插图同样来自迟子建的原创,画的是她脑海中的东北原野,画面中央的罐子里放着原野上的各色花草。

  迟子建说,将作品交给出版社,就如同将成果交给自己的读者。她在全书的结尾写道:“关于东北故事的系列小说,A面之后,就像我在这个飞雪的日子写的后记,会有B面。而作家和读者最曼妙的相遇,一定是在故事中。”

  伴随着《东北故事集》的出版,迟子建即将迈入60岁的门槛。“60年,我有40年是在小说的岁月中。”迟子建说,如果说这世上有一条绳索可以缚住不羁的自己,那一定是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