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代脉搏 打造精品教材

作者:本报记者 张雪娇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1-22

  主题:坚持出版教育精品 创新加强品牌建设

  嘉宾:高等教育出版社总编辑 谭方正(右)

  主持:《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 张雪娇


  作为中国教育出版的国家队和主力军,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许多高质量、影响了几代国人的精品教材。2024年是高教社成立70周年,1月12日,高等教育出版社总编辑谭方正做客全民阅读“红沙发”系列访谈。以“坚持出版教育精品 创新加强品牌建设”为主题,谭方正从人才培养、融合出版、品牌建设等方面,梳理了高教社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并对未来发展规划进行了介绍。


  集聚资源

  构筑教材编研人才高地


  高教社坚持“植根教育、弘扬学术、繁荣文化、服务社会”的办社理念,历经70年的发展,目前业务领域涵盖教育出版、主题出版与学术出版、融合发展、研究与评价等四个方面,产品包括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期刊、数字化教学平台、教师培训等多种形态,覆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领域。

  多年来,高教社有2000余种优秀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等荣获国家图书奖、国家音像制品奖、国家电子出版物奖、“五个一工程”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全国优秀教材奖等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为什么高教社能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高教社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对此,谭方正表示:“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是人才和资源。坚持编研一体,是在教育出版领域保持领先的关键。”

  编研一体需要人才支撑。在具体做法上,高教社持续加强社内人才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各类培训、座谈交流、技能训练等活动,提高编辑队伍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特别是加强专家型编辑队伍建设,引领提升复合型人才队伍综合实力。

  同时,高教社注重用规范的技术标准,通过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了全局的资源共享和调配体系,集中出版社多方面资源进行“多元同步出版”。作为国家高等教育资源的主要提供源头,高教社的优质教学资源通过数字出版,实现更好的流动和共享,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

  此外,高教社科研体系结构健全,注重发挥社内各类研究机构作用,不断深化对教育出版规律的把握,有力支撑高质量教材建设。2023年,高教社进一步强化了教材研究与评价板块,在获批教育部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智库基础上,高教社成立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研究中心,并整合原有的教研中心、出版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教材发展研究所等科研力量,聚焦中心工作,研究回答实践中的新课题。

  实践表明,重视教材编研出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多方集聚各学科专家资源,构筑教材编研出版人才高地,是高教社教材建设取得成绩的有力支撑。


  数智融合

  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出版的未来之路,是纸质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发展之路、共生共赢之路。”谭方正介绍,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高教社大力推进传统教材与在线开放课程、在线资源库的融合,推出了一大批资源丰富、互联互动、特色鲜明的新形态教材,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中起到了引领作用。

  不久前,在中宣部出版局组织的出版融合发展评选中,高教社获得“出版融合发展旗舰示范单位”称号,这也是高教社第五次入选出版融合发展工程单位,反映了高教社出版融合发展的成绩和进展。

  当前,高教社已形成新形态教材、数字课程、数字教材、试题库、学术资源库、虚拟仿真实验等新型教育出版产品体系。谭方正介绍,其中,新形态教材已成规模化、系列化,占高教社年新出版教材品种的92%,累计出版达1.4万种;新形态教材网注册用户1000余万人,资源学习访问约2.5亿人次。

  在高等教育教材出版领域,高教社已经形成了以“在线开放课程+数字课程、资源+新形态教材”为主的教材研发与课程定制服务模式,通过精品教材和高水平数字化资源的有机融合,实现原有优秀品牌教材的数字化升级,创新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机制,不断巩固和提高市场占有率。

  数字教材是高教社适应教育教学改革新趋势重点研发的数字产品之一。“数字教材是以课程教学知识内容为基础,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依据教学活动整合各类学习交互、学习工具等要素,并按一定标准封装正式出版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用于课程教学的数字内容产品。”谭方正表示,数字教材的使用可以为用户提供多种交互学习功能,提高教学、互学、自学的学习体验。同时,通过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功能,为学习者提供科学的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内容的智能推送,提升数字教材的个性化、智能化水平。


  价值引领

  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


  出精品书、建品牌社。对于出版社来说,最高的声誉其实就是一本本获得读者喜爱和赞誉的好书。

  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中,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799种获奖出版物中,高教社出版的有294种,占获奖总数的36.8%,居全国出版单位之首。

  好书的不断积累,催生出具有美誉度的品牌。

  高教社学术出版已成为我国学术出版的重要阵地。自然科学学术出版紧扣当前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热点,以国家优先发展、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学科领域为重要出版方向,研发出版了一大批由国内外著名学者编撰的优秀学术著作,多个系列丛书在国内甚至国际上拥有相当的知名度。

  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已发展成为多学科、多领域的专门学术出版平台,每年出版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人文社科类学术著作近百种。众多学术著作斩获各种国内外大奖,成为其专业学术领域内的重量级图书,学术品牌效应凸显;获得国家各类项目资助、重大工程立项的品种数量也在进一步增加,产品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建社70年来,高教社发挥以“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优势,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文化走出去,在实物外销、版权输出和合作出版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版权输出数量保持10%的年增长率,扩大了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进入新时代,高教社与时俱进,创新开拓。面对出版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趋势和教育教学新需求,全面推进融合发展,全面推进在线教育服务,拓展和延伸教育出版产业链,已形成“爱课程”“智慧职教”“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等在线教育品牌系列,走出了一条紧跟时代、引领行业的发展道路。

  “十四五”期间,面对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职业教育等不同领域的受众对象,谭方正表示,高教社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把铸魂育人要求贯穿于教材建设全过程,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一是着力做好高校思政课、中职三科统编教材以及“马工程”专业课重点教材编写与修订;二是重点开发支撑普通高等教育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体系的系列教材;三是发挥高教社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优势,积极参与覆盖中职、高职、专科、本科各层次的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四是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特别是在统编教材建设和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基础学科及高职重点领域系列“101计划”等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中再建新优势,再获新发展。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刘振兴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