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一部红色出版精品如何炼成?
长篇报告文学《赣红谣》用“情”给出答案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1-17
追忆红色苏区历史文化、描摹绿色乡村振兴图景,江西高校出版社长篇报告文学《赣红谣》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赣南原中央苏区乡村振兴成果,擦亮了赣南原中央苏区文化名片。
作者深入赣南十八县走访
长篇报告文学《赣红谣》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凌翼“新时代革命老区长篇报告文学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真实记录了赣南原中央苏区乡村振兴的伟大进程,讲述了赣南革命老区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实现跨越式发展、人民生活发生历史性飞跃的故事。
江西省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维国谈道,不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当下,赣南一地都备受党和国家关怀。《赣红谣》一书再现了瑞金、兴国、于都、宁都、寻乌、石城、信丰、南康等县(市、区)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乡村振兴新征程中的家国记忆,呈现了乡村振兴的赣南经验,生动诠释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主题。
江西高校出版社董事长、总经理袁幸园介绍说,为写作《赣红谣》,凌翼多次深入赣南十八县(市、区),用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史诗性画卷。书中生动呈现了乡村振兴的“赣南经验”,刻画了一个个新时代涌现的先进人物。作者匠心独运,将红色历史与绿色现实复调叙述、苏区精神与乡村振兴的创造融为一体。值得一提的是,赣南特有的歌谣贯穿始终,使作品有了诗意般的韵味。
围绕《赣红谣》讲好乡村振兴中国故事的价值和意义,中国出版协会副秘书长刘丽霞表示,该书不是对乡村振兴成果简单总结,而是通过扎实细致的采访,以基层农民为主,兼及社会各界,展现老区人民在乡村振兴征程中的获得感、幸福感,以及赣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实例。
出版人全面精心打磨
袁幸园介绍,江西高校出版社在《赣红谣》选题实施过程中,组织相关编辑部门召开选题论证会,确定由两名骨干编辑担任责任编辑,本着出精品的目标,始终高标准、严要求,精心打磨,全面审读。其间作者5次修改,出版社6次校稿,先后送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和图书质检专家审读。
自出版以来,《赣红谣》先后入选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江西文化艺术基金“2022年度文学一类创作资助项目”、国家新闻出版署《2023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江西省首届“全民阅读·年度赣版好书”等。
《赣红谣》独具的思想价值、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受到广泛关注。著名评论家白烨说:“《赣红谣》这本书历史与现实交织,能够引发人们的很多思考且意义独特,既写了乡村振兴在赣南地区的全面实现,同时又能看到赣南这块土地不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奉献。”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监事长贺绍俊说:“凌翼对老区的执着,首先是因为他对老区怀着深厚的感情。这是一种故乡情,也是一种对红色历史和老区人民的敬仰之情。”
业界人士认为,红色主题出版物《赣红谣》的出版弘扬伟大苏区精神,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赣南原中央苏区乡村振兴成果,擦亮了赣南原中央苏区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