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殷全集》:最好的纪念

作者:傅修海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1-11

  梳理萧殷的人生轨迹,放眼20世纪中国文艺思想史,毫无疑问,萧殷算得上20世纪中国现象级的文艺典型人物——他不仅仅是文艺界领导、有才华的作家和光荣的战士,也是与广大写作求索者有着普遍而广泛联系的、接地气的文艺工作倡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

  萧殷的著述可谓宏富,更有着相当宽阔、有代表性和辐射力的文艺人事往来。上述这些考量,都清晰地呈现为刚刚出版的《萧殷全集》(10卷)。我们相信,和许许多多的“全集”一样,《萧殷全集》(10卷)肯定是不够“全”的。但即便以此为准,《萧殷全集》(10卷)的体量和丰富程度也已经相当令人震撼。

  就文学创作而言,《萧殷全集》含“文学编”4卷、“书信编”3卷、“影存集萃编”1卷、“岁月留痕编”1卷、“年谱编”1卷,总字数400余万。其中“文学编”收入文学创作类的作品105篇,文学评论类有3卷,含文论探索、作家作品论、文艺时评等69篇,创作论、文体论、写作论等71篇,文学问答、文学访谈、文学飞鸿、文学序跋等75篇。从《萧殷全集》“文学编”来看,萧殷的文学史意义非常特殊。除了一般作家和评论家共有的特征之外,《萧殷全集》里的文学家萧殷,就已经是非常突出的典型。萧殷文学批评的文字形态、探索方式、互动通道与文论旨趣,证明了他是一个丰富而有意味的个案。萧殷曾经当过战地新闻记者、摄影记者、根据地报刊主编、国家级文艺报刊总编、国家权威文艺研习机构负责人、华侨高校中文系创始人、省级作协负责人等,其文艺事业脉络的覆盖面之广、涉及人数之众、牵涉人事之多,更是令人震惊的存在。

  萧殷现象的特异之处,也同步呈现在《萧殷全集》“书信编”3卷。“书信编”收录书信1100余通,既有萧殷与鲁迅、郭沫若、巴金、艾青、丁玲等文坛大家的往来通信,也有辅导王蒙、陈国凯、程贤章、弘征等不同时期文学青年的文字往来实录。此外,还收录了一些萧殷写给友人、家人的书信。

  萧殷的意义,当然不仅仅在于文艺或者文学,也在于他在当代中国文化史和思想史上的特殊贡献。这一点从《萧殷全集》的构成即可见。《萧殷全集》(10卷),除了主体部分的“文学编”4卷和“书信编”3卷之外,还有“岁月留痕编”1卷、“影存集萃编”1卷、“年谱编”1卷。“岁月留痕编”收录了萧殷早年发表的作品手稿、手写简历、口述、笔记摘抄、未完稿等珍藏品、去世后收到的唁电与悼念书信、相关研讨与纪念文字等。“影存集萃编”以丰富影像展示萧殷工作、写作、与朋友交往、培养青年作家、家庭影像和对家乡的眷恋等8个专题。这些影像瞬间,再现了许多珍贵历史影像,将成为考证某些历史事件的依据。

  值得特别提及的是,《萧殷全集》不仅收有来自萧殷的22部著作、340篇文章,以及与同事、学生、亲友的大量往来书信,还收入了可以纵观萧殷一生的“年谱编”。萧殷留下的珍贵笔记和照片,固然留存着特定时代的色彩,这些不仅是理解萧殷的重要资料,更是探讨、研究、思考逐渐远去时代的重要文献。

  萧殷是非常朴素的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弘扬民族文化自信的新时代语境里,广东省委宣传部特批资金,花城出版社、河源市图书馆、萧殷文学馆等多方筹措、共襄盛举,群策群力编辑出版《萧殷全集》,此举意义重大,内涵极为丰富。一方面,这固然是为了致敬这位朴素的共和国文化事业的燃灯者,因为他奋斗一生留下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珍惜和学习。另一方面,这也是为了更开阔、更丰富、更饱满地理解20世纪中国文艺发展的场态和生态,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征程上艰辛走过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当然,对于萧殷,人们最好的怀念和致敬,就是读他的书,学习他的思想,传承他的精神,继承他未竟的事业。就此而言,编辑、出版、阅读《萧殷全集》,本身就是学习萧殷的有机组成,这就是对萧殷最好的纪念。如此,则萧殷之幸,也是《萧殷全集》之幸,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与思想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