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美丽的高岭塞罕坝》:

生动诠释塞罕坝精神时代内涵

作者:王芸炜 张丛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1-11

  塞罕坝,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

  这里曾是清代皇家猎苑,被称为“木兰围场”。

  这里也曾风沙蔽日,草木凋零。1962年,369名创业者肩负使命,踏进荒原,开始了改造荒漠的艰苦征程。半个多世纪的时光,三代务林人驰而不息、久久为功,造就了“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变为百万亩林海的人间奇迹,向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中国方案。

  方圆电子音像出版社即将出版的纪录片《美丽的高岭塞罕坝》,以生态文明建设的大主题为底色,以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历程为时间轴,分为《造林》《护林》《兴林》3集。通过讲述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历程,从第一代塞罕坝务林人奔赴荒漠、艰苦创业,到第二、三代务林人在防火、防病虫害等平凡而重要的岗位上守护来之不易的造林成果,再到新一代务林人在森林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所作的贡献,各个主题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清晰阐述了塞罕坝的前世今生,表达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这部作品不仅是对塞罕坝精神时代内涵的生动诠释,更展现了塞罕坝在“二次创业”新征程上谱写的壮丽篇章。

  该片以史为鉴、抚今追昔,用充分的史实资料高度还原了塞罕坝的前世今生。开篇通过对《木兰秋狝图》的后期处理,展现清朝木兰围场时期的水草丰美、鸟兽群集,再到过度采伐导致的风沙蔽日、草木凋零。纪录片还充分利用塞罕坝机械林场留存的珍贵资料,略显粗粝的画面记录一代务林人最真实、最真切的过往。整部纪录片通过纪实性拍摄手法和白描叙事方式,结合大量事迹材料,结合人物迥异的生活经历、工作岗位、性格特点,通过对细节的挖掘和整理,赋予每集、每个人物不同的情感基调,高度再现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故事情景,能迅速为观者带去内心深处的共鸣。

  该片从画面的构图、色彩的运用,到音乐的配合,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打磨。摄影师用镜头捕捉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细腻,展现了塞罕坝四季更替的神奇景象。精良的制作不仅体现在视觉效果上,还体现在严谨的历史考证和生态知识的呈现上。通过这部纪录片,观众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能深入了解塞罕坝的历史文化和生态价值。

  塞罕坝精神在这部纪录片里贯穿始终。这部纪录片不仅深入讲述了塞罕坝的历史与现状,更能让观众在心灵深处得到深刻的洗礼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