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万花筒》
纯真依旧是纯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1-11
陆梅的新作《万花筒》(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让我想起茨威格为夏多布里昂写的序言里评价浪漫主义者的一句话:“纯真依旧是纯真,理想英雄般地成形。”穿越俗世的丛林,跋涉于日复一日的琐屑,内心依旧没有被磨损,这也是一种英雄主义。我觉得陆梅一直相信日常的力量,《万花筒》延伸和强化了这一点,上海弄堂里富有地域特色的日常生活以及蕴藏其间的时代变革,从一个孩子的眼睛看过去,铺展出如流水般清澈、绵长、繁复的人间烟火。
陆梅善于在生活的“远”与“近”之间调整焦距,时时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既不会因为失去远方的诗意而武断地把眼前定义为“苟且”,也不会因为沉溺于眼前而忘却远方的诗意。在《万花筒》里,两个女孩的拔节成长,三代人命运的跌宕起伏,孩子与成人之间的交织,在陆梅的笔下都繁而不乱,既细节繁盛又秩序井然。她看待生活的目光,近处时用万花筒,用她细腻、真挚的文字,把生活最细微之处都打开,把那些淹没在尘烟之下的细碎的美好一一打捞上来,耐心地编织出一幅属于尘世的锦缎;眺望时她用望远镜,赋予了平常日子一种远方的辽阔。
陆梅的文字既有“古”意,也有“今”情。在“古”与“今”的融通中淬炼出一种辨识度很高的语言风格,这是陆梅和她的《万花筒》给予我的第二个强烈的印象。陆梅的叙述讲究、节制,清雅,时时有禅意,充分地释放了汉语言的魅力。同时,她的文字里也浸润着时代的活色生香,尤其是她把上海方言融入进来,让不同形态的语言在相互碰撞、相互激发中产生微妙的化学反应,让读者从中享受到一种新鲜的美妙的审美体验。
此外,我也很喜欢陆梅在生命的“内”与“外”自如进入的洒脱与从容。因为爱与眷恋,陆梅的笔调总有一种别样的温柔,即便写到命运的千回百折,也是微风细雨的,她的字里行间几乎没有金刚怒目,更多的是菩萨低眉。但陆梅自有她的不怒自威,清净自持,也有拿得起放得下的豁达。所以《万花筒》里的慈悲、温情与善意等一切都刚刚好。
陆梅和她的《万花筒》都有一种纯粹的、纯真的气质,但这样一种纯真,是一颗心灵经历了人世的千山万水之后依旧保持的明净的底色,有着英雄不妥协的品格,却没有沉重与悲壮,而是一种历练之后的轻盈的美好。也许这样一种美好正是成年人能够再次与童心交汇的通行证。所以,《万花筒》是写给孩子的未来之书,是写给成人的并未远去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