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文明研究之力作

——为《世界印刷文化史》序

作者:柳斌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1-11

  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大学·中庸》有言在先:“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也。”(引自《大学·中庸》中华书局,2006版),这为我们后人研究学问指出了一个方法论原则。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创造历史是人们实践活动和文化传承的基本规律,可以给人们增添认识过去、把握现在、开拓未来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印刷博物馆原馆长孙宝林编著的《世界印刷文化史》,就是这样一部探究印刷文明本来、知古鉴今的力作。在其出版付印之前,作者送来了书稿,嘱我作序,有幸先睹为快。加之我国是对人类印刷文明作过重要贡献的国家,我始终充满敬意和自豪,故而允之,有言可序。

  印刷技术的出现,是人类继语言沟通、文字书写之后最伟大的一次传播革命,它以能把人们的思想、文化、信息、设计、创意、图形等精神创造复制到相应的物质载体上的伟大贡献,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里程碑。因为它改变了语言、文字传播的业态和局限性,使人们的思想文化知识跨越了生存的时间和地理空间,变得不朽。

  第一,满足了人类记录历史和保存记忆的长期愿望。克服了口传谬误和书写差错的缺点。大量精编、细校的印刷经典,长期留住了信史和人类的集体记忆,让人类不忘曾经走过的路。

  第二,解决了人类思想、文化、知识远距离交流传播的难题。推进了多元思想、多样文化、多种知识大范围交流互鉴,整体加快了人类文明进步的速度。

  第三,促进了文化知识的生产和人文教化的社会化。由于有了印刷业的支持,大量的文化知识,如哲学、文学、科学、宗教、艺术作品等得以印刷出版,带来了文化业的繁荣。而书籍的印刷发行又为教书育人提供了文本,于是大规模的社会教化机构就发展起来了,从书院、经院到各类学校,社会教育蓬勃兴起。

  第四,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加快了社会文明进步。印刷出版物一经问世,就震动了宗教界和世俗社会,文化进入了千家万户。读书成了生活方式和有志青年的追求。而知识又改变了大多数人的理想信念,社会的创造力激发出来,变革的力量增强了。在经济方面,出现印刷货币、契约、合同、证券等印刷产品,实现了人类第一次将资产、资本的虚拟化有价证券代替了黄金、白银、铜钱、土地、矿山和机器等,大大解放了生产力,提升了贸易、投资能力。早期的古典经济学家,马克思、恩格斯等都对其作过高度肯定和精彩的论述。

  中华民族是对印刷文明作出过特殊贡献的民族,在印刷技术的物质载体和工艺技能方面都有着超越世人的发明创造。印刷技术的关键在“印”,而“印”在中国古代疆域6000多年前就出现了,从最初的部落“印信”到夏、商、周王室及封国、诸侯国的“典册授印”,都是权威的证明。那时候印章的符号或文字虽简略,但其制作过程已经具备印刷的基本要素,是蔡伦造纸、雕版印刷、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技术、印刷出版业进步发展的技术原理的探索过程。正是造纸术和印刷术成就了中国出版,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留下了数以百万计的历史经典,以其强大的传统文化力量,为中华民族立心立命、立魂立德,熔铸了几千年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这一点得到世界公认。联合国主编的《人类文明史》,英国人主编的《思想史》《科技史》,以及美国人、德国人、法国人的关于印刷文化的书,都充分记述了中国的这两大发明。而西方启蒙学者、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等都充分肯定了中国人对印刷文明的伟大贡献。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我们为此感到光荣而自豪。

  《世界印刷文化史》正是以文化史的视域和历史学的方法,讲述印刷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故事,替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的伟大发明立传存史,讴歌凝结在几千年印刷技术工艺和印刷出版重塑文明史之上的人类智慧和共同劳动成果。书稿读之,油然而生敬意,使我们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更加深入内心。初读此书,我以为有以下3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宏大的视野。以全人类的印刷文化起源、发展、交流、互鉴为叙事本体,展示了全景式的印刷文明景象。让人们看到在探索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各个民族、各个地域、各个时代的探索者、创造者,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而构成了文化的多样性和文明的多元性。坚持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始终是文明演进的正确选择。

  二是科学的态度。以正确的历史观和严谨的学术规范,增添了作品的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在治史方法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史从事出、事从人出、论从实出,增强了历史深度和可信度。而在研究上,则引证和吸收了中外相关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丰富了整个著作的内容和印刷文化的厚度,体现了编著者的科学精神和对真理性的追求。

  三是爱国的情怀。在全球视野的印刷文化中,以崇敬的笔融,表达了对我国古代发明印刷术历史功绩的景仰,讲述了印刷文明对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的独特作用,以及现代印刷文化在传承历史文化、赓续民族血脉、创造时代文明方面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在印刷文明、数字文明迭代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中,如何弘扬和发展印刷文明,加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的研究,更是充满了自主、自立、自信,表达了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

  据我所知,宝林同志在主持中国印刷博物馆工作时,以刻苦钻研专业和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盘活了馆藏资源,创新了服务社会教育方式,以多种方法唤起了社会对印刷文化的重视和热爱,在国内外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了中国印刷文化的学习和实践。尤其在学术的高度上,开拓了《印刷文化(中英文版)》学术期刊和国际印刷文化论坛等多个文化交流互鉴阵地,在国际上维护了中国印刷术发明者的声誉,使中国印刷文化在国内外扩大了影响。这次编著的《世界印刷文化史》,又是一部具有世界性的印刷文化史,必将在世界了解中国、中国了解世界的双向传播中,起到兴文化、展形象的积极作用。我为这些厚植文化之根的编者、作者们点赞!

  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明。知古鉴今、继往开来,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万古长青的力量之源。让我们共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荣传统和创新精神,勇担新的文化使命,坚持开放包容和文明互鉴,实现文明新超越,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原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原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