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报国寺举办古旧书展销活动——
寒风中热情传承“读书报国”精神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2-25
京版若晴科创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迁(右一)在古旧书展销现场为小读者讲解古籍知识。 本报见习记者 商小舟 摄
12月23日—24日,以“旧书新知·读书报国”为主题的古旧书展销活动在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举行。本报记者 李婧璇 摄
“看看这套历史书籍价格很划算!”“快来看看《葫芦兄弟》连环画1987年版本!”12月23日—24日,以“旧书新知·读书报国”为主题的古旧书展销活动在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举行。寒冷的天气未能阻挡读者乐淘旧书的兴致。
本次活动由古旧书专区、文创展区、居民融合三大板块构成,涵盖古旧书展销、名家分享与签售、文创精品展示、儿童跳蚤市场、亲子汉服研学和国风cosplay打卡等丰富内容,让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尽享古旧书魅力。
原本寂静的千年古刹报国寺内因书籍与热爱书的读者重燃烟火气。走进报国寺的几重院落,但见读者繁忙地穿梭在不同区域之间,偶尔还能看到有“小掌柜”在大人的簇拥下吆喝着展示自己的藏品。
在古籍精品展区,中国书店带来了明刊本《历代名公画谱》《李长吉诗集》等,每本书均配有二维码,方便读者进一步了解详细信息,如价格、版本信息等。在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展位前,董事长尹小林亲自上阵,为读者讲解清刻敷彩本《本草纲目全图》。一些读者表示,这种现场讲解让古旧书展销活动成为普及古籍知识、传播历史文化的窗口。
现场许多年轻人对古旧书背后的文化内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今天我到报国寺来,主要是想看一看古代的大书房到底有多少书籍和知识等着我去访问。”就读于北京市西城区登莱小学的冼明皓在北京出版集团展出的《阅古楼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前津津有味地观摩,并询问着此前学习书法时抱有的疑惑,“拓版是如何雕刻的?拓版为什么能够流传这么久?这些问题我在今天都得到了解答,我感到很开心。”
京版若晴科创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迁介绍道,此次活动北京出版集团还带来了许多古籍活化的图书,“通过古籍活化转化的工作,可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于大众,满足当下读者的需求。”
“这一次我们带来了很多线装古籍、民国旧书,以及部分签名本、特装书等,希望能够用亲民的价格让读者感受到古旧书的文化气息。”孔夫子旧书网展销活动负责人邢波介绍说,此次展销活动不同于以往书市上的单向销售,而是更为注重读者体验、参与,增加了以书换书、旧书回收等环节,能够吸引读者更多地参与到古旧书市场的流通之中,促进古旧书市场可持续发展。
“报国寺在历史上就是京城闻名的书市,曾吸引不少文人墨客到此游历。”西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杜宇琛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报国寺举行古旧书展销活动,一方面利用“北京文化人多、读书人多、民间藏书多”的优势,让古旧书重新流通,使其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另一方面也希望市民读者走进报国寺,了解其历史文化底蕴,让“读书报国”的精神得以传承。
杜宇琛说,该活动今后将于每年3月到10月的周末举办,通过规模化、常态化的运营管理模式,让有价值的旧书重新流通,实现绿色分享和资源节约利用,同时让更多的人爱上阅读,也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的阅读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