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系列微纪录片《世界在深圳——外国友人在深圳》
外国友人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2-12
深圳被誉为“未来之城”“世界创新皇冠上的明珠”,为展现深圳在扩大开放、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国际化大都市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反映“中国式现代化”在深圳的实践进程,深圳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深圳报业集团和《深圳特区报》联合制作了18集系列微纪录片《世界在深圳——外国友人在深圳》。
纪录片主创团队从微观视角出发,将镜头对准在深圳工作生活的外国友人,用写实的风格,多层次展现他们在深圳的真实生活与切身感受,凸显新时代中国可信、可爱、可敬的形象。
微观镜头下的写实风格
深圳是创新之城、创业热土,聚集着来自160个国家和地区的10万余家外资企业。《世界在深圳》纪录片团队经过10个月的深入采访,记录了18位外国友人在深圳的工作与生活,以及他们眼中的中国与深圳。这18位外国友人分别来自巴西、英国、以色列、意大利、亚美尼亚、澳大利亚、美国等,涵盖五大洲,涉及科技、经贸、教育、音乐、慈善、体育、设计、传媒等多个领域。
真实性是微纪录片最核心的特征,《世界在深圳》主要表现为创作素材取材于真实生活,表现对象是真实人物与真实事件。主创团队在创作微纪录片时,从现实生活中摄录素材,通过当事人口述呈现相关的故事场景,使其叙事尽可能接近真实场景,让观众产生强烈的真实感和在场感。系列微纪录片在坚持真实性和写实风格原则的同时,将简单的事件转化为更加有趣和戏剧性的口述故事,提升受众的观看体验。
《世界在深圳》呈现出鲜明的写实风格与纪实精神,其主要特征表现在选题内容平民化,而非选取人物的英雄化。《世界在深圳》所摄录的人物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摄录重点是生活中的小细节。而摄录小故事,聚焦普通生活景象,也蕴藏着“每个人都是自己平凡生活中的英雄”的丰富内涵,让微纪录片处处呈现出一股人情味和烟火气。
口述故事烘托现场感受
《世界在深圳》通过外国友人平实、自然的叙述,展现深圳与世界的“零距离”。在他们眼里,深圳是各国人士创业创造的热土、美好生活的家园、绿美满目的花园、幸福和谐的乐园。
一对巴西和意大利夫妇在视频中表示,深圳是他们的福地,他们在深圳结婚成家,创办了公司。来自英国的数学老师玛丽安·穆特泽尔费尔特感慨:“如果我是10年前来到这里,会在这里再待上10年。深圳的一切都被绚丽的光所照亮。”意大利工程师利奥纳多·保罗感叹:“这里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在华强北一条街,就可以找到所需的一切。”
作为事件的直接见证者、亲历者,第一视角也营造出非常强的现场感。而这些见证深圳发展的亲历者,更是深圳城市发展的见证者,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讲述故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鲜活地还原城市的发展史。
在新媒体语境下,《世界在深圳》利用口述故事、回忆过往的形式,不仅让系列微纪录片真实、翔实地展示人物的个人经历,而且呈现出亲历者对过往记忆特有的文化价值。主创团队在拍摄这一系列纪录片时,兼顾讲述者的特点和纪录片的选题需求,既有足够的故事性,又有足够的画面表现力。
此外,系列微纪录片中的讲述者对于深圳,均带有极强的身份认同感,他们用口述的形式再现深圳的人文风情,通过跨文化传播,成功地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传达给了全球受众。
个人视角书写深圳故事
每一个人都是城市的亲历者,在个人的视角之下,城市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世界在深圳》故事生动,中英双语讲解。对中国人而言,这个系列作品可以揭开“老外在中国是怎样生活的”谜底;对外国人而言,这个系列可以解答“中国深圳为什么发展得那么好、国际化程度那么高”。
事实上,《世界在深圳》秉承人人都是记录者的创作理念,在精练短小的影像篇幅之中,以细微的生活点滴,再现历史的某一个片段和人物经历。在选择主角人物时,主创团队以平民视角来真实地展现大部分人的所见、所听、所感、所悟,使微纪录片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展现出无限大的场景空间,更朴实地呈现大时代的风貌。和传统纪录片喜欢追求宏大主题、偏好塑造恢宏场景不同,《世界在深圳》更倾向于使用小场景来精致地刻画主题事件,形成直抒胸臆的效果,从而高效集中观众的注意力。也正因为场景小,刻画精致,观众能快速对该微纪录片中自然流露与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微纪录片的“微”主题、“微”人物、“微”场景,决定了其中的情感是“小情感”。《世界在深圳》充分表现普通人物的情感变化,让纪录片的整体情感更加饱满,进而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进程。在媒介融合时代,《世界在深圳》站在观众的角度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呈现出城市的独特面貌,在传播过程中也更能得到观众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