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纸媒如何做好深度报道

——以《参考消息》五大周刊报道为例

作者:李琦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2-12

  当下,以新媒体为代表的全媒体报道迅猛发展,“短、平、快”的报道形式极大影响了新闻业的格局与生态。传统纸媒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全媒体时代纸媒如何才能实现突围?在新舆论环境下,巩固纸媒深度报道传统优势,探索新的报道模式、整合新的报道叙事、构建新的报道生态,将深度报道做深、做新、做活,是纸媒成功突围的关键。本文以《参考消息》文化、人物、新知、特稿、健康五大周刊具体报道实践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与思考。

  一、全媒时代纸媒实现突围要靠深度报道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被重新定义,碎片化阅读逐渐成为主流,传统纸质媒体的受众群快速流失。但在接受大量真假难辨的碎片信息后,受众同样希望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希望看到权威深入的专业分析,这一点是新媒体报道的薄弱环节,也是纸媒报道的传统优势。

  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传统纸媒与其抢速度,不如求深度,扬长避短,大力做好深度报道,满足受众深度报道需求,延展纸媒新闻的宽度和深度,在全媒体时代实现突围。

  新闻报道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时效性,更需要体现在深度报道之中。对于“深度报道”,新闻教育家甘惜分在《新闻大辞典》中这样定义: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深度报道是对新闻内容和报道形式的整合,探讨事件来龙去脉、揭示事件前因后果、解读事件影响意义、预测事件未来趋势,这些基本要素奠定了新闻报道的“深度”。

  相较于新媒体,传统纸媒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优势。纸媒的报道形式和传播载体契合深度报道需求;纸媒从业人员的资源优势和职业优势也更符合深度报道对理论水平和综合能力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深度报道的质量是全媒体时代纸媒影响力和权威性的重要依托与保障,通过在新时期发挥深度报道优势,纸媒既可以对复杂的新闻环境起到净化作用,也能适应调整方向,推动自身变革,保持核心竞争力,实现健康发展。

  《参考消息》2021年年初的全新改版是新舆论环境下传统纸媒守正创新的一次大胆实践。改版后的《参考消息》重磅推出文化、人物、新知、特稿、健康五大周刊,放大《参考消息》的核心优势——参考性、前瞻性、镜鉴性的深度报道,深度整合文化、科技、健康等领域新闻,构建全新的深度报道生态,让“90后”大报焕发新活力。

  二、全媒语境下深度报道的转型与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强势介入,传统纸媒的深度报道受到多方位冲击。在快节奏新媒体的裹挟下,一些传统纸媒在“抢新闻”的过程中,节奏被打乱,深度报道含金量降低。同时,由于没有适应新时期受众阅读习惯,题材单一、话题陈旧、形式僵化,不为受众认可。一些人甚至认为“碎片化”阅读时代深度报道已经没有市场。

  其实,并非深度报道没有市场,而是没有深度的报道没有市场。在新的舆论环境下,纸媒深度报道必须在回归深度的同时大胆创新,探索新的报道模式、整合新的报道叙事、构建新的报道生态,紧贴时代脉搏、反映时代呼声,将深度报道做深、做新、做活。

  1.加强选题策划,让深度报道回应时代关切

  选题是深度报道的关键要素。要“做深”深度报道,纸媒应找准市场定位,依托自身特色,关注热点难点,反映深度关切,报受众所求所想。只有这样,才能超越传播速度的劣势,提高公信力,积极主动引导舆论,调动受众阅读兴趣,提升报道传播力。

  重大主题报道是报刊深度报道的重要阵地。在提高政治站位、体现鲜明时代精神的同时,纸媒深度报道要考虑舆论特点,选取有特色的主题,切入点要“小”,传播价值要“大”。避免严肃板正的说教,避免假大空,避免报道内容同质化。力求报道层次丰富,报道形式多样,适应全媒时代传播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参考消息》周刊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一宏大主题框架下,选取诸如“中国式现代化”、“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文化海外影响力等主题,发挥特稿周刊融合国际国内丰厚报道资源的优势,采访英国、法国、俄罗斯、美国以及第三世界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关系专家,推出“中国式现代化纵横谈”系列报道;深挖亚太、拉美等“一带一路”重点区域新闻素材,推出“丝路巡礼”系列报道,采访沿线企业、群众,发掘鲜活事例;精心策划“对话汉学家——聆听中华文明的世界回响”系列报道,展现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探寻中国文化的海外足迹……这些深度报道,用小故事、小人物反映大事件、大背景,站位高、立意深、形式多样,易被受众接纳,配合活泼的版面语言,全面展现了纸媒深度报道魅力。

  2.寻找叙事空白,让深度报道拥有全新角度

  网络时代让新闻报道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普通人也可以成为新闻的提供者和发布者,但多元的信息载体和冗杂的信息内容,实际上却留下了诸多叙事空白。寻找和填补这种叙事空白,让深度报道呈现新鲜的角度,是纸媒做好深度报道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深度报道是一种整合叙事,在精心选题的同时,发掘不一样的报道角度同样重要。在基本叙事基础上,深度报道可以依据叙事空白,对新闻报道进行必要填补和分析,对中心内容进行拓宽与补充。巧妙填补叙事空白不仅能够加深受众对于深度报道的理解,也能让深度报道具有独特视角,加强深度报道的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

  具体到国际新闻报道,国际新闻事件的动态与发展是基本叙事,专家的分析解读是各媒体普遍关注的着力点,也是新闻叙事的主流覆盖面。在将主流覆盖面“做深”的同时,如何通过叙事空白发掘新鲜角度,将深度报道“做新”,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参考消息》不同主题的周刊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整合政治、经济、体育、文化等领域具有代表意义的人物和文化报道,讲述全球变迁下的人物故事,勾勒历史潮流中的文化轮廓,整合科技、经济领域的新现象和大趋势报道和国际热点信息下人类健康发展报道,这些为新媒体和其他同行业纸媒所留白的国际新闻叙事领域的深度报道,让周刊报道令人耳目一新。

  如2022年3月26日,中国与洪都拉斯建交,举世瞩目。人物周刊整版刊发《希奥玛拉·卡斯特罗:洪都拉斯第一位女总统创造历史》一文,集纳埃菲社、墨西哥《千年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洪都拉斯《时尚》杂志网站等多语种信源,精心组稿,配合精美版面设计和配图,为读者全面呈现这位创造历史的女总统。报道反响强烈,相关版面更是被洪都拉斯官方媒体整版转发,取得了极佳的舆论宣传效果。

  3.丰富报道题材,让深度报道拥有鲜活面孔

  题材多元丰富是新媒体报道时代纸媒深度报道应有的基本理念。纸媒应尊重并努力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在深度报道的题材方面“硬”“软”兼顾,将深度报道“做活”,体现人文关怀,既注重全球政治经济科技格局变迁,也关注大变局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既关注时代发展宏大主题,也关注民生健康,让深度报道更具传播价值。

  《参考消息》新知、健康、人物等周刊,紧扣国际科技热点话题与发展趋势,选取加密货币、ChatGPT、SpaceX的“星船”等贴近生活的话题,配合外媒涵盖生物、物理、人类学等广泛学科领域的权威独家报道,展现宏观发展图景。健康类深度报道超越传统健康报道维度,如新冠疫情期间,刊发居家办公、疫苗研发进展等各种报道;俄乌冲突爆发后,聚焦战争给普通民众带来的各种创伤。人物周刊除了热点人物,还聚焦热点新闻下的人物群像,如中美博弈大背景下的英伟达、摩根大通等美国企业首席执行官,阿富汗战争、巴以冲突下的普通民众。

  这些来自全球媒体的报道贴近生活,题材多元丰富,让国际新闻更丰满更立体更有人情味,实现与读者的感情共鸣,提供了“碎片化”时代不可多得的深度阅读体验。 (作者单位:《参考消息》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