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撷英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2-04


  加强出版业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学术出版国际传播效能,是当前业界一件大事。只有推动学术出版高水平走出去,才能让出版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中的作用更加彰显。加强学术出版走出去内容建设,需要出版者明确方向定位、做好内容聚焦。出版者应该根据自身的主业优势,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度,思索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术出版走出去之路。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编委会主任、《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总编辑 丁以绣


  我们要以国际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为导向,以中国观点回应世界目光。国际出版选题策划要聚焦体现中国智慧,用中国理论阐述中国道路,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学术出版要以原创性和主体性的学术观点和方法来体现中国当代的学术研究水平,要以客观数据为基础,以学理论政为依托,为开展国际传播工作提供学理支撑,用理论来解构中国实践和中国道路,提升中国道路的影响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董事长 李永强


  我国要建设世界科学中心和世界文化中心,必须有世界一流的学术出版产业作为支撑。只有实现中国学术出版的现代化,深度融入全球学术出版产业链和传播链,才能推动我国学术出版真正走出去、走进去。

  ——清华大学出版社副总编兼期刊中心、学术出版中心主任 石磊


  我们有非常健全的出版许可制度、三审三校制度,因为有这样好的出版制度,因此,我们的图书出版从来没有远离知识与文化传承这个阵地。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需要做什么,不需要做什么,出版人要有清醒的判断。在国际合作方面,早些年,我们曾经在“借船出海”上走过一些弯路,但今天的情况不一样。现在一些跨国出版传媒集团非常熟悉中国市场,而且一些跨国出版人对华态度友好,因此,我们要扩大国际“朋友圈”,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的利好环境下,在加强与跨国集团合作方面,我们需要在创新体制机制上进一步解放思想。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国际出版传媒研究中心主任 何明星


  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一是需要精准把握国际科技交流与出版大势,当前主要是指推动开放科学发展,加强出版伦理建设,增强行业社会责任,特别是携手促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二是需要积极融入国际市场,勇于投身国际竞争,遵守市场经济规则,甚至参与国际出版治理;三是需要充分运用国际科技出版技术、人才、渠道等各种资源,利用好国际科技信息服务产业链,专注于自身最擅长的环节,同时广交朋友,扩大“朋友圈”,与知华友华的国际出版机构开展创新合作。

  ——北京科爱森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广良


  我国科技期刊近年来的办刊能力和发展生态正在不断加快提升和改善,但距离真正的国际一流大刊还有很大差距,具体表现为单刊出版规模普遍相对较小、缺乏集群化运作的出版机构、缺乏有助于自主发展的国际高影响力数字平台等。建议通过评价政策和经费支持等方式鼓励和引导我国期刊切实做大做强,实施以市场化发展为基础的期刊资源实质性整合,加快建设自主运营数字出版与传播平台等途径,切实提升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传播效能,助力我国学术出版真正走出去。

  ——《中国科学》杂志社学术总监 任胜利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张雪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