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黔携手山水间 《万桥飞架》讲脱贫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1-17
本报讯 (记者孙海悦)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贵州省委宣传部、上海市委宣传部、贵州省广播电视局、上海市广播电视局主办的纪录片《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研讨会近日在京举行。
4集纪录片《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是2023年度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记录新时代”纪录片精品项目,由上海广播电视台与贵州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以贵州恢宏壮美的代表性桥梁为载体,通过对桥梁建筑奇迹和脱贫攻坚奇迹的双线叙事,讲述贵州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因路而美的奋斗故事。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副司长刘梅茹表示,该片以独特的讲述视角、深入一线的工匠精神、齐心协力的通力合作,勾画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图景。该片通过真实记录,生动呈现中国奇迹。同时,纪录片跨区域协作,充分发挥全国一盘棋的优势,通过各台积极联动,优势互补,形成了显著的协同效应。
与会人士从《万桥飞架》的主题主旨、创作特色、价值内涵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和解析,并围绕如何进一步挖掘该题材的创作、传播价值进行了深入研讨。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认为,《万桥飞架》显示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贵州的主要标记、特征和特色。该片弘扬了中华美学精神,从创作思维上托物言志、寓理于情;在结构原则上言简意赅、凝练节制;在审美宗旨上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同时,沪黔协作为纪录片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种可供全国借鉴的创作模式。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认为,该片聚焦桥梁的建设成就、新时代的成就,及其如何造福于民,主题鲜明、层次感强,既是一部关于桥梁本身的纪录片,也是一部反映贵州省新时代巨变的纪录片。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尹鸿表示,该片以桥作为窗口讲述了贵州巨变的故事,把几十年的发展历程通过桥的历史作勾连,不仅仅是讲贵州,也在讲整个中国的变化,做到了专业性和奇观性的融合,既有外部表达,又有细节空间。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顾亚奇认为,观看整部纪录片,“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风格”扑面而来,它是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时代书写,也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视听表达,当下尤其需要这样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