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报道应着眼于六个讲清楚

作者:周小雅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1-15

核心阅读

  主流媒体有责任结合10年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成就,特别是在共建国家涌现的一个个“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以及一个个小而有力、具体生动的故事,阐明“一带一路”是一条合作之路、希望之路、共赢之路,其主线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优先是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方式是平等协商循序渐进,目的是合作共赢、打造命运共同体,两条“丝路”一同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整体振兴插上两只强劲的翅膀。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一带一路”逐渐从愿景变成行动,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化成精耕细作的“工笔画”,深刻带动了全球开放合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方案。

  然而,伴随着“一带一路”逐渐变成共建国家繁荣发展的幸福路之际,西方一些媒体、智库与政客无中生有、捕风捉影的诟病与抹黑不绝于耳,所谓“‘一带一路’陷阱论”“过剩产能转移论”等荒谬论调迄未根绝。主流媒体在“一带一路”报道中,要坚定地以问题为导向,着眼于以下六个讲清楚,力求精准发力,务求实效。


  讲清楚“一带一路”的真正内涵


  尽管10年过去了,中国官方和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的内涵已反复宣讲,但是抹黑依然存在,疑云依然未消。主流媒体有责任结合10年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成就,特别是在共建国家涌现的一个个“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以及一个个小而有力、具体生动的故事,阐明“一带一路”是一条合作之路、希望之路、共赢之路,其主线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优先是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方式是平等协商循序渐进、目的是合作共赢、打造命运共同体,两条“丝路”一同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整体振兴插上两只强劲的翅膀。

  主流媒体应着力讲清楚七个重点,这也是中国官方和专家一再对外阐明的:“一带一路”的合作主体是共建国家,不搞关门主义,不孤立第三方,不设排他性条款;“一带一路”的合作内容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一带一路”的合作原则是“共商、共建、共享”,它“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这与大国主导、几方共治的西方治理逻辑是不一样的;“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一带一路”的交往理性是“尊重彼此主权、尊严、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一带一路”的发展目标是“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一带一路”的理想愿景是“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讲清楚“一带一路”的人文价值


  优秀的人文和历史传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有着超越族群、直抵心灵的感染力与共情力,主流媒体应敏锐地捕捉这样的共情力,多着墨于“文明叙事”,回到中国经验、中国文化、中国精神本身,讲清楚“一带一路”与其说是“路”,不如说是“道”,它源于古代中国的文化符号,又赋予了现代中国的文化元素,注入了中国价值和中国精神,为重构新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交往理性和世界精神奠定了基础。

  和合共生、天下大同,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美好追求;携手打造和平发展的大格局,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使命担当。可以说,“一带一路”不仅仅是联通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带,也是联通中国与世界的“文明大运河”。正如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陈曙光所言,“一带一路”蕴含的丝路精神、发展理念、哲学智慧,将中华古代文明、西方文明的优质基因熔为一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其中,它意味着一种新型现代性即将出场,意味着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和世界精神正在崛起。


  讲清楚“一带一路”的经济意义


  “一带一路”建设的本质和初衷,是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10年来,“一带一路”给亚洲乃至整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经济实惠。主流媒体应着重讲清楚,“一带一路”绝不是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它为全球提供新的公共产品,为参与国的经济改革提供了机遇。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一带一路”经济学》报告,共建“一带一路”使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收入额外增长1.2%—3.4%,全球实际收入额外增长0.7%—2.9%,共建“一带一路”使参与方贸易额外增长4.1%—7.2%,外资额外增长了5%,使低收入国家GDP额外增长了3.4%。据测算,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每年将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额外收益,意味着全球GDP额外增长1.3%。很明显,“一带一路”已成为有史以来全球规模最大、共同收益最多的国际公共产品。


  讲清楚“一带一路”的历史与现实


  “一带一路”倡议虽源于历史,但基于现实,服务未来。借用古丝绸之路的共同历史文化符号,有助于唤醒共建国家共同复兴的文明记忆。然而主流媒体不要一味沉湎于历史钩沉,还要抓住“一带一路”倡议中“共建”和“21世纪”两个重点,不能简单地寻找历史遗存,重复“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故事,即使作为新闻背景介绍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遗迹,也要多讲明中国从他国学到很多,他国也从中国学到很多,通过丝绸之路互通互鉴,实现了商品、技术、人员和思想的交流,推动了各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促进了不同文明的对话与交融,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

  主流媒体在报道时要基于现实、深入现实,只有沉下身子,扎扎实实调研现实、分析现实,甚至到各个国家的街头巷尾,去倾听当地民声,了解当地民意,读懂乡野百态,才能更加清楚深刻地看待问题,报道才能更加真实鲜活,回应问题才能更具说服力。


  讲清楚“一带一路”并非要取代现有的各种机制


  它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不会与中国—东盟10+1等区域间或有关国家既有的合作机制和相关计划产生重叠或竞争,还会增加这些机制的内涵和活力。

  10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化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等对接合作,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柬埔寨“四角战略”等对接达成共识,还积极推动同乌兹别克斯坦、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土耳其、阿塞拜疆等国经济战略对接。

  区域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以亚洲为例,“一带一路”建设包含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将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等各次区域连接起来,有利于各区域间互通有无、优势互补,有利于各国之间削减贸易投资成本与壁垒,也有利于增强各国改革开放的动力,把握产业革命新趋势,建立和健全亚洲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使泛亚和亚欧区域合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讲清楚“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自身打造经济升级版及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然选择


  媒体还要说清楚“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自身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然选择,更是各国之间的互惠合作。中国投资合作的重大项目,同样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注重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在国内,“一带一路”建设还与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沿边开发开放等区域发展战略联动协调,有助于实现国内经济整体转型提升,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产业对接融合……“一带一路”作为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大顶层设计,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力。

  概而言之,媒体要把上述“六个讲清楚”讲清楚,必须回归新闻本质,在对“一带一路”理念进行阐述时,应适当转换话语表述方式,从新闻角度切入,不宜过分强化意识形态色彩,避免授人以柄。同时要力避大规模组织性报道常见的生搬硬套模式以及由此对报道形成的束缚框架,努力摆脱口号式、宣传式报道,跳出重形式轻实效、自说自话的传播怪圈。要努力用讲故事的方式讲“一带一路”,既讲大故事也讲小故事,既讲老故事也讲新故事,既讲中国人的故事也讲外国人的故事,增强丝路故事、中国理念的解释力、说服力、影响力。

  (作者单位:经济晚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