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阅读便利让“诗城”更有书卷气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1-06
读者在太白书房里阅读。 马鞍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
安徽省马鞍山市被誉为“诗城”。截至今年10月底,马鞍山市建成91个“15分钟阅读圈”城市阅读空间,共开展各类阅读活动1100多场,累计服务200多万人次。
今年3月,马鞍山市首家银耀悦书房启用,作为全市首家面向老年人和少年儿童的城市悦书房,银耀悦书房建设聚焦一老一小两大群体,遵循舒适、美观、实用等原则,设计有图书陈列区、借阅区、少儿体验区等。
银耀悦书房是马鞍山采用嵌入式“城市悦书房+N”建设方式,重点打造的城市阅读空间之一。“突出嵌入式建设,是着力提升阅读便民度的重要举措。”马鞍山市文化和旅游局总工程师马跃跃向记者介绍。
创新“城市悦书房+N”模式
为确保“15分钟阅读圈”工作有力有序建设,马鞍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把“15分钟阅读圈”作为“一把手工程”,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同时,马鞍山成立以市委分管领导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旅局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确保“15分钟阅读圈”工作有力有序建设。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马鞍山市推进“城市悦书房+社区”“城市悦书房+公园”“城市悦书房+景区”“城市悦书房+商圈”“城市悦书房+园区”等“城市悦书房+N”嵌入式建设模式,打造成集图书借阅、文化活动、城市展示、休闲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旅融合型综合性城市休闲空间。如含山县的“创梦空间”悦书房、新华悦书房,和县的明天城市广场书房、动静书房,当涂县护城河悦书房、南营悦书房等。
“我们希望通过城市悦书房、实体书店、社区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党建中心等相结合,共同打造‘15分钟阅读圈’,实现各类资源共建共享共用。”马跃跃表示,这种模式大大加快了城市阅读空间的建设速度,保证了建设质量。这些城市阅读空间快速构建起“15分钟阅读圈”,方便群众就近阅读。
着力提升书房品位
马鞍山市所有城市阅读空间按照“五有”建设标准,突出个性化设计风格、完善内部功能设施和Logo标识等氛围营造,同时结合不同选址,室内装饰风格体现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不同特色。
为突出特色化服务,着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在内部装饰上,城市阅读空间分设借阅区、阅读区、少儿体验区,充分融合书籍阅览、咖啡品茗、商务休闲等多项服务,并开展“你选书、我买单”、图书预约配送和亲子阅读、公益讲座、阅读推广等主题活动。马跃跃说:“接下来,还将增加文创产品展示销售、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其他特色服务,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
同时,为突出高频次活动,着力提升群众知晓度,马鞍山市文化和旅游局通过举办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吸纳人气,为城市阅读空间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马跃跃举例说,马鞍山市文化和旅游局策划开展了“阅读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百场阅读推广下基层等活动1100余场,充分发挥“15分钟阅读圈”思想文化阵地作用,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马鞍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
“‘15分钟阅读圈’是一项社会公益普惠事业,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尤其是后期运营经费保障,事关可持续发展,是关键的关键。”马跃跃表示,下一步,马鞍山将积极探索城市悦书房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路径,努力将城市悦书房打造成城市的经典文化符号和“精神地标”。
在具体举措上,一是加大投入力度。在安徽省新闻出版局和省财政每年奖补的基础上,马鞍山市、县(区)两级财政将城市悦书房运营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统一管理,在有力财政保障下,将“15分钟阅读圈”建成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二是统筹多方力量。马鞍山市发挥地方国企在推动文化公益事业方面龙头作用,以整合资源、盘活存量为主,采取新建、改扩建、二次装修等方式进行,安全有效利用现有资源;鼓励和支持新华集团、喜马拉雅等社会专业力量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建设、运营,配置自助借还、数字阅览、有声阅读等现代化设备,实行统一配送、专业化运营。
三是突出示范引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马鞍山市在主城区建设多个高品质、有文化特色的城市阅读空间。比如,在雨山湖建立集阅读休闲、艺术欣赏、文化展览等功能于一体的体验空间,在朱然文化公园附近打造具有三国文化特色的城市阅读空间,在慈湖河体育公园建设运动休闲阅读体验空间,在采石古镇建设李白文化主题阅读空间等,打造符合马鞍山城市气质的文化地标,以点带面形成全域覆盖、全面开花的格局。
四是加强督查考核。马鞍山市主管部门每年制定“15分钟阅读圈”年度建设计划,细化分解任务,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加强督查和跟踪问效;每年对城市阅读空间管理运营进行绩效考评,兑现政策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