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产业蓝皮书建议

应进行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1-06

  本报讯 (记者孙海悦)北京印刷学院北京文化产业与出版传媒研究基地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前在京共同发布《北京文化产业蓝皮书: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2~2023)》。

  蓝皮书指出,北京各区各类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数字文化资源条块分割的现状,使得居民不得不关注每个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提供的网站、APP、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等,在各种服务渠道间不断切换检索所需资源,导致使用不便、效率不高。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覆盖整个北京市的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把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影剧院等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不同属性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到一个平台,形成一个全链条、全方位、个性化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

  为此,蓝皮书提出5点建议:通过顶层设计建立协调机制,统筹整合资源。应建立协调小组对各平台进行统筹整合,形成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立用户需求表达机制,使资源供给与用户需求有效衔接,实现数字文化资源的有效供给。

  通过科技赋能提供技术保障,使文化服务平台智慧化。可以将所有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智慧化服务系统,实现管理体系、运营体系、内容呈现体系等的全面智慧化,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更精准的供需对接、用户精准画像、用户分层服务或宣传等。

  建立全媒体矩阵作为宣传推广的制胜法宝。通过全媒体宣传推广渠道提高公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延伸服务触角,打造全媒体宣传推广渠道,对不同媒体进行组合应用,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使传播效果最大化,打造全媒体融合新高地。

  将优化数字文化资源和打造品牌作为安身立命之本。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应向纵深探索“内容+社交”“内容+技术”“内容+应用”等多元化发展方向,重视内容生产与消费的双向互动。

  丰富特色数字文化资源,关注特殊群体的数字文化需求。需要解决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使用时存在的困难。一方面建设特殊群体使用的专有数字文化资源,另一方面组织特殊群体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并实现常态化,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