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一部出版人的个人成长史 一段四川出版创新探索的珍贵记录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1-03
《求索:出版行与思》
罗勇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3年9月出版
2023年初秋之际,资深出版人罗勇的著作《求索:出版行与思》面市。书中,作者回顾和总结了自己从事出版工作几十年来的心路历程,其所见所感也从侧面反映了四川出版业在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历史进程中呈现的新面貌、新气象。书中所述既有历史的纵深感,又有现实的针对性。
纵览《求索》6大章节24万余字的记述,正是作者一步一个图景的具体画卷,一个思考接一个思考的鲜活记录。从具体的编辑工作研讨、编辑经验的论述,到出版改革和出版管理的宏观思考;从出版新趋势的求索,到建设一流文化企业的具体实践和论述等,处处都彰显了一个资深出版人的思考和追求。
谈到罗勇,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出生地——四川雅江县。康巴大地历史上是我国西北地区氐羌系民族南下,西南地区越、濮系民族北上,汉族西进,藏族东渐的民族走廊地带,是多民族文化聚集地。而雅江县,更是这片康巴大地上璀璨的明珠,方圆7000多平方公里,地处康南要塞,全境峰峦起伏,沟壑纵横,江水奔腾,溪流潺潺。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独特的民族背景和地域文化也深深地影响到罗勇这位康巴汉子。正如书中他自己所写:“康巴大地的地域文化和人文风貌无疑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人生路上,我遇到过无数的艰难险阻,但正是承袭了康巴人一往无前、刚毅果敢的性格,以及守信重义、宽以待人的为人原则,才克服了重重困难,跨越了一个又一个障碍。”
作为在党的关怀下成长起来的少数民族干部,罗勇始终铭记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担当和对民族的热爱。他把爱党爱国作为永恒的主旋律,坚定做好党和政府的“传声筒”。在四川民族出版社任职期间,他大力支持出版民文教材,发展民族教育,改善四川民族地区的思想文化教育状况;他积极投身凉山彝族地区脱贫攻坚战,为文化扶贫贡献力量;他牵头组织出版“三农”图书,打造了“西部农业科技扶贫丛书”(1—11册)、《彝族历书》、《藏历》等实用的读物;他用实际行动为西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出一份力……那片土地、那方人情始终是罗勇心中所挂念的。如何将中华民族文化向外界展示,提高世界各国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知,又是萦绕在罗勇心中的另一件大事。他深耕“藏羌彝走廊”的历史文化,在四川民族出版社任职期间,策划组织实施了大量民族文化传承项目,如《藏族美术集成》《德格印经院藏传木刻版画集》《噶当文集》《中国彝族》《敦煌吐蕃文献选》《彝族史稿》《云南彝族礼俗研究文集》等。他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少数民族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资深出版人,罗勇始终牢记出版人的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在其从事出版工作的40余年间,他既经历了出版体制的变化,又经历了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正是对出版事业的真挚热爱让他迎难而上、无私奉献,最终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他的领导下,四川民族出版社连续多年图书发行码洋过亿元,1997年到2009年这12年间,全社资产总额实现了近5倍的跨越式增长,综合实力在全国民族出版社中名列前茅;在他担任新华文轩总经理期间,整合省内出版发行,完成四川出版最为重要的一次产业重组,为后来新华文轩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他担任四川出版集团董事长期间,展示了卓越的战略谋划和资源整合能力,布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等大文化消费产业链,集团多元化发展更加稳固,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作为四川出版向前发展的推动者和守护者,他带领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成功实现主营业务连年增长,为稳住四川经济发展基本盘作出了积极贡献,全国“三大奖”时隔多年后重新回归四川出版:《〈格萨尔王传〉大全》(300卷)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获评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图书类优秀作品,《武则天研究》、《青藏高原考古》(全10册)、《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辑补旧五代史》(全10册)等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求索》一书既是罗勇40余年出版事业的总结,又是四川出版创新发展历程的一段珍贵记录,读之感慨颇多。正如作家阿来在书中序言所写,这本书满怀真诚的回顾与总结,所提供的不只是一部令人信服的个人成长史,更是以一个人的成长为例,见证了在这个国家,这些专业人士的进步是如何被重视、被鼓励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亲历者和创造者,要借鉴前人经验,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