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系列活动:
让“人民阅卷”成为有效机制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1-01
跨进新阶段,朝向新目标,人民的向往、需求、意见,对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而要了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真实想法,就需要党的新闻机构创新更有效的机制,保障情况调查与数据收集,更直接、更全面、更真实、更深入、更有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系列活动(以下简称“大调查”),就是这方面的成功探索。
作为较大规模的民生感受型调查,“大调查”已坚持整整18年,它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价值指引,让百姓用自己的感受为美好生活打分,践行着让“时代出卷,政府答卷,人民阅卷”成为有效机制,凸显出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可衡量的标准,彰显了新时代主流媒体的责任。
基因:摸清社情民意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毛泽东1930年5月就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概括出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尽管时代不断变化,但我们党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永远不能丢弃。
跨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大调查”18年前以“中国生活大调查”起步,正是在“你过得好不好?”这样一种朴素的调查思想与对国家深沉且怀揣责任的情感召唤下诞生。进入新时代,在生活之前增加了“美好”二字,体现了时代进步的特征与追求。
“大调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牵头设计,利用国家统计局科学的样本抽样框,依托覆盖全国各地的超强邮政系统采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等权威专家的数据分析赋能,每年将10万份纸质问卷,送达全国150多个城市、近300个县,由邮递员入户当面调查、当场回收,每年有效回收率均在93%以上。
是什么支撑着这份坚持?“大调查”深知,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讲政治的新闻工作者,就要坚持“四向四做”,就要当好我们党了解民情民意的耳目,为人民的所思所盼更好地“鼓与呼”;“大调查”坚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通过调查了解人民的真实想法,为其发声,才能为人民创造更好的条件、更好的机会,让人民生活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演进。这正是“大调查”的基因与追求,是得以坚持并收获成效的信念所在。
力量:发现原生数据
微观入手,可析全局。“大调查”就是从中国微小的经济细胞——普通家庭入手,了解过去一年与未来一年百姓消费投资、收入信心、就业创业、幸福感、休闲生活感受和变化,构成的趋势与规律正蕴含在那些看似简单的调查问卷之中。
在持续18年研究中国人幸福感过程中,“大调查”发现,健康状况是影响幸福感诸多因素中非常重要且不可忽视的因素,被调查家庭选此项者一直保持在48%—60%的区间。在调查的前十几年中,老年人对保健养生的热情远高于中年人与青年人,2020年这三类人群曲线突然交汇,且年轻人在保健养生上的消费首次超过老年人,“大调查”由此发出了“年轻人保健时代到来”的预测。
除了直接入户,大调查的一个特点是问卷简洁明了,贴近百姓所想所为,每年会记录下受访者的年龄、性别、家庭年收入、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常住地等基础信息,更会记录下每个家庭的经济状态与生活支出抉择,由此建立起多个可比对的坐标系。18年的持之以恒,问题与受访者信息的交叉对比,让调查数据每年呈指数型增长。
截至目前,“大调查”数据累计已达上千亿条,不仅形成了原生数据库,还形成了衍生分析数据库,无论在统计学领域,还是社会学领域,都被专家视为极具价值的研究样本。“大调查”由此持续挖掘与研究中国百姓幸福感、消费升级、闲暇时间、养老、保健养生、旅游经济、女性崛起等带有时代特征的问题,从中认识经济运行规律,认识百姓真实生活感受与经济主张,认识从家庭18年变迁折射出的中国成长轨迹。
升腾:聚焦美好生活
2012年11月15日,刚刚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发表讲话,谈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为更好地助力推动美好生活,2018年“大调查”全面升级,推出了“中国美好生活城市”排行榜。它依托多维度调查数据与专门设计研发的独特数据模型及算法得出,下设了城市社会服务及治理能力满意度的22项指标,推出“中国美好生活指数”,百姓用满意度为标尺,为所在城市打分,百姓的感受成了最有价值的评判,百姓的期待也成了对“美好生活”可量化的诠释。
在此基础上,每年发布《大调查数据报告》及美好生活城市系列专项报告,从城市治理与社会服务层面,解读城市排行缘由,以期为城市决策者、管理者提供服务升级抓手,明晰奋斗目标与绩效考核标准。2022—2023年度“大调查”报告显示,在针对调查城市20多项满意度指标中,百姓对治安状况、城市形象、教育质量、公园/绿地、水/空气质量五项满意度最高。
透过这些数据,有利于城市决策者、管理者把握人民对政府各部门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了解人民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环境、城市治理等诸多方面的期待、需求和意见,进而为更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更好提高服务质量、更多提高百姓获得感幸福感,提供制定政策、确立目标、考核工作的参考。
2023年,“大调查”启动了“遇见美好”大型融媒体活动。这项活动走进美好生活城市,依托城市专项数据报告,用直播、体验、探访、问政、座谈等诸多形式,分析解读美好生活城市百姓满意度结果,展现百姓美好生活图景和城市风貌。
蜕变:紧盯融合创新
“大调查”在努力发挥国家主流媒体的传播优势和引领作用,积极推动美好城市建设的同时,也在传播与新技术领域实现了由“人”到“智能”的数次升级:
一方面,从纸质明信片到线上调查。互联网时代,线上调查一键即得,效率却可能带来真实性方面的质疑与损失。为此,“大调查”做了富有价值的创新探索:2021年利用手机陀螺仪、VR、人脸融合等前沿技术,打造出了国内首份VR交互调查问卷。这一融合创新手段的开发应用,让每年参与“大调查”线上调查的网友突破了50万,有效回复率超过30%,显著高于商业在线抽样调查和互联网泛问卷回复水平。
另一方面,从用格尺在Excel上一行行看数据,到在总台技术局为“大调查”专门搭建的秒级运算数据库里分析数据。数据库的应用,使“大调查”的数据管理更加便捷高效。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将18年的海量数据整合、管理,方便了数据的存储、查询和分析。数据库还可以提供更多的数据分析维度,更好地发现数据间的关联和规律。“大调查”数据库已成为总台重要的数据资产。
同时,从一张张人工手写录入问卷结果,到机器人自主学习、人工智能阅卷,准确率从过去的91%上升到现在的98%。
“大调查”与时俱进,不断插上新技术翅膀,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大调查”自身效率,更重要的是创造机会,聚合越来越多的人汇入神圣的“人民阅卷”历史进程,保障这一与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对位的机制,得以最大程度、更广范围传播出去,更充分更有效发挥总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应有力量。
为打通数据通道,丰富数据维度,发掘数据深度,“大调查”联合腾讯、阿里、蚂蚁金服、京东、美团、智联招聘、链家等企业研究院,以及天眼查、百度、携程、36氪等互联网及数据公司,共同组成了“大调查数据联盟”。“大调查”正升华蜕变成为全新数据发布平台,乃至具备了拓展商业外延、提供数据定制化服务的广阔空间。
亿万闪光的水滴汇聚成“大调查”的数据流,浸透着高质量发展带给人民美好生活的无穷活力和不竭动力。用调查数据为中国百姓生活画像,用调查数据展现城市新面貌,用调查数据传递发展新理念,“大调查”的数据不是抽象的统计学数字,其折射出的是人民最真实的美好生活变化与向往。
(作者付丹、周琰先后任“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系列活动总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