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立得住的电视剧精品已成为行业共识——

应时代之所需 答人民之所呼

作者:本报记者 张君成 实习生 陈周行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1-01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影视行业作为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和载体,肩负着传播好党的声音和服务好人民群众的光荣使命,必须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上走在前列,作出表率。

  近日,在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的2023中国·北京电视剧盛典上,汇聚国内头部影视创作者及行业专家,通过示范作用引领行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中国电视剧高质量发展,并将通过一部部优质作品探索影视行业发展新动力。


  秉承为民之心 坚持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电视剧年产量居世界首位,收视规模持续扩大,收视时长逐年增长,市场主体快速增加,为电视剧从业者深耕精品创作、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提供了良好支撑和有利条件。那么,如何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时代大潮中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创造电视剧事业新辉煌?

  做立得住的电视剧精品,走精品化之路,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看来,时代之所需、人民之所呼,就是中国电视剧事业发展之所向。“新征程上的电视剧创作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讴歌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通过讲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故事,贯穿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活的涓涓细流中、于人物的谈吐举止间奏响时代之声、爱国之声、人民之声。”

  铺就电视剧高质量发展大道,为民之心是底色。对此,高长力表示,行业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牢记人民是文艺之母,把创作目光投射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电视剧创作者要把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灵和脚步深入到群众和生活中去,真情讴歌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新风貌、新奋斗、新精神”。

  高质量发展需要榜样引领。作为电视剧创作“大户”,京产剧一直是荧屏上的中坚力量,在推动新时代电视剧高质量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此,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杰群分享了三点经验:首先,要求正容变,创造不同寻常风景。始终保持艺术初心和思想锋芒,努力推出更多关注时代精神、焕发时代气质的优秀作品。其次,要固本开新,打造科技引领高地。北京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因此要坚持数字赋能、科技驱动,主动拥抱新技术,抢占科技发展新赛道,努力打造影视制作新高地,积极融入数字经济“新蓝海”。以影视技术革新为第一动力,推动事业产业迭代升级。再次,要破藩拆篱,优化营商宜业生态。王杰群表示,将持续完善“北京大视听”工作机制,政策上见贤思齐,管理上“活血化瘀”,把精准式服务贯穿电视剧创作生产全流程。


  发挥平台效应 传递丰沛正能量


  任何优秀作品都要通过平台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今,网络视听平台已经成长为主流传播和文化“出海”的主力军,网络视听平台不断自我提升,主动、深度参与到创作弘扬传统文化和讴歌时代的精品力作之中。优酷副总裁、总编辑张丽娜认为,从传播、发展、攀升三个维度来看,网络视听正在迎来新的成长阶段,并通过平台赋能行业实现高质量跨越。

  张丽娜表示,视听平台为此要做到“三好”:首先是生产好内容。在她看来,“小、真、大、正”是串起好故事价值的线,“要把同一个故事,讲出新的时代观,让经典和当下对话,打通过去与未来的‘任督二脉’”。其次是共建好行业。一个好的行业,一定是为发展留出创新空间的行业。“我心中的电视剧行业是让年轻人敢于想象自己有‘千里之翼’和‘一飞冲天’梦想的行业。因此,针对青年导演和编剧,优酷推出了海纳和百川两个扶持计划,对年轻人‘扶一把,推一把’,并一起期待未来。”再次是带动好风气。在文娱领域综合治理成果显著的当下,张丽娜坦言投机的人少了,沉下心来的人多了;“泡沫”少了,“钢筋混凝土”多了。“我们努力与合作伙伴一起,不走套路,让演员回归演员、让作品回归作品。”

  除了平台赋能,内容是影视行业永恒的基础。与会者纷纷表示,文学是影视的源头活水,影视又让文学熠熠生辉。当前,越来越多的优质文学作品“破圈”传播、“跨界”生长,将文学融入现代传播格局,讲述和传播更多绚烂多彩的时代故事,传递出更丰沛的正能量,在实践中创造出文学与影视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如《人民的名义》《人世间》《三体》等影视剧和同名图书都是互相成就的典范。

  对此,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深有感触。他表示,影像与文学作品的辉映,饱含着观众、读者以及创作者对艺术和生活的热情,满足着人民群众时尚化、多元化、丰富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国作协社会联络部将携手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芒果TV、华策影视、正午阳光、完美世界等影视机构,成立文学作品著作权开发联席会议,探讨文学改编影视的创作规律和难点突破,促进文学IP转化,探讨文学影视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提升整体水平 平衡艺术与商业


  面向新时代,电视剧创作者身处时代的暖流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认为,电视剧创作者应努力提升和加强三种能力,以呼应时代之声,迎接时代之变。

  首先是要努力提升对现实生活的整体性认识力。李京盛表示,近年来,一大批青年电视剧创作人才脱颖而出,为电视剧创作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新生力量,这些人才现在已经成长为中国电视剧创作的中坚力量。但是,由于在人生经历和体验积累上的不足,导致他们在认识生活和理解生活的能力上,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欠缺,使得有些现实题材创作还存在着悬浮、肤浅等问题。这与其说是艺术功力的不足,不如说是对现实生活思考能力的薄弱。

  对此,他建议,在如何反映社会生活的问题上,应该把现实当作一个整体去认识和把握,从生活的整体性和本质性角度出发,去认识生活和理解生活,才能够发现生活真实,以弥补生活经历和人生经验的不足。“只有从整体性和认识论出发,才能在现实题材创作中,既不悬浮于生活而脱离了生活真实,也不简单地复制生活来追求所谓的客观真实,更不以刻意地粉饰生活去实现所谓的艺术真实。”

  其次是要努力提升中国电视剧整体的艺术创新。李京盛表示,当前市场上,特别是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之间,缺乏一定的辨识度。因此,打破目前在创作上出现的这种固态化的平衡成为关键。“创作引导、内容管理、理论评论都是行业需要进一步加强的重点工作。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每年推出几部爆款,更要把中国电视剧创作高原的海拔,整体性地提升到高峰的尺度。”

  最后要努力把握好电视剧创作的艺术性与商业性平衡。在李京盛看来,艺术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关系,目前也是常常困扰创作者的一对矛盾:在创作的投资与回报之间、在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之间、在电视台观众与互联网用户之间、在商业流量和艺术口碑之间、在台播剧和网播剧的内容调性之间,都给管理者、创作者和播出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惑与纠结。“创造者在对艺术的坚守和对商业的妥协之间,有时也会进退失据。在创作理念上的清醒也屡屡遭受在现实操作层面上的掣肘。因此,把握好商业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平衡,处理好题材的主流化和多样化之间的关系,掌握好内容审查标准与艺术审美的多样化和差异化之间的区别等,这些均是电视剧创作面向新时代、承担新使命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觉醒年代》编剧龙平平对此表示赞同,在他看来,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最高境界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百年中国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无数个奇迹,演绎了数不胜数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这是创作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素材。“现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瓶颈是怎样才能拍得好看,而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一方面是编剧要深入研究历史,形成独到见解;另一方面是讲好故事细节、塑造鲜活人物。把‘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做到位,才能解决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