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报集团杭州亚运会报道爆款频出
体育赛事如何提升国际传播实效?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0-31
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16天时间,杭州亚运会吸引全世界的关注。来自亚奥理事会45个成员的超过1.2万名运动员相聚浙江,共赴一场亚运之约。
杭州亚运会期间,浙报集团发挥旗下印象浙江英文网及其脸书、推特、TikTok等海外社交媒体的作用,同时协同浙报海外传播矩阵和潮新闻英文频道,围绕亚运会主题,结合国际传播特点,策划推出了《洋眼看亚运》《WOW亚运骑迹》《我也是达人》《Asian Games Tour》等精品栏目,以及一批爆款短视频。截至目前,海外传播量2000万+,有效扩大了浙江和杭州在世界的知名度,实现体育赛事和“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融合传播。
合指成拳 下好“一盘棋”
家门口的国际赛事,也是国际传播的最好契机。为打好杭州亚运会国际传播这一仗,浙报集团国际统筹集团有限的国际传播人力和资源,提前谋划,建立了亚运会国际传播专班,对原有分散的几个平台的内容生产和分发进行了统筹。
首先,打通集团生产机制,选拔组建了一支10余人的专业外语采访团队,并由集团内各媒体、分社200多名注册记者协同,还聘请外籍专家进行翻译把关。其次,探索建立了一套亚运会国际传播稿件生产把关流程——“每日报题—生产部门把关—外籍专业翻译把关—专班牵头人内容把关—集团分管领导把关”,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内容雷同和差错、严控产品质量。再次,每天对精品进行推优分发,加大传播力度。以效果为导向,借助集团传播大脑监测评估技术,每日进行海外传播影响力分析,使亚运期间的海外传播形成生产、审核、分发、评价闭环。
多维呈现 打造精品和爆款
在内容选择上,突出本届亚运会“绿色、智能、节俭、文明”办赛理念,除了展示运动员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还捕捉赛场之外的感动瞬间,实现跨地域和语言的共情传播。
聚焦城市侧跨文化传播。对浙江来说,亚运会是提升省域形象的重要窗口。亚运会期间,一系列跨文化传播活动一直贯穿其中,过中秋、逛西湖、学戏曲、品龙井、看钱潮……在赛事之外,浙报集团融入更多城市侧报道,参与外籍记者打卡“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主题展、杭州亚(残)运会媒体城市采风、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等报道,多维度展现“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独特韵味。
此外,在海外社交账号上,浙报集团就受众关注的运动和健身话题,推出了碎片化的文化类短视频。其中,推特账号Xizi@ZhejiangToday 一条亚运话题下的健身短视频阅读量达到210万+,另一条关于温州宗祠文化的短视频阅读量达到140万+,让海外受众多维度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厚重,评论区反响热烈。
捕捉赛场内外的温情故事。讲故事是国际传播最有效的途径。从亚运会倒计时一周开始,浙报集团亚运国际传播专班便以“策划+现场捕捉”的方式,加强原创内容生产,捕捉到不少赛场内外的动人故事。
9月29日,浙报记者在杭州亚运会女子50米蝶泳颁奖仪式后拍到金牌得主、中国选手张雨霏和铜牌得主、日本选手池江相拥而泣的画面。此前,张雨霏与罹患白血病的池江定下了杭州之约,不断给池江鼓励。亚运会上两人相拥的感人画面被浙报集团上传至海外社交媒体后,被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其个人推特账号转发,浏览量达30.9万,还被多位中国驻外大使转发。
赛场之外,也有一些温情故事。比如,泰国跆拳道选手巴尼巴·翁巴达那吉亲友团飞来杭州观赛却没买到亚运门票,临安市民全城接力,自发让出11张门票,帮助一家人圆梦。浙报集团报道后,这个温暖的故事很快冲上了热搜,还被泰国总理府公共关系司脸书账号转发。
打造有说服力的精品。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亚运会开幕前一周,浙报集团在潮新闻客户端、印象浙江英文网及其海外社交账号同步推出《洋眼看亚运》短视频栏目,借“洋眼”生动展示外籍人士对亚运的好感。该栏目以浙报集团亚运国际传播专班为主,整合集团子报刊等采编力量,共同生产。在形式上,借外籍运动员、技术官员、志愿者、记者等“洋嘴”发声,展示一个丰富多彩而又真实的浙江。栏目共推出48期,全网传播量2500万+,海外传播量达到600万+。
特别是《洋眼看亚运》外交官系列,共6期,由浙报海外传播矩阵与金华市亚运办和浙报集团金华分社合作生产,专访部分亚洲国家驻上海总领事,在亚运开幕前一周推出,取得较好传播影响力,其中韩国驻沪总领事专访全网传播量150万+。
此外,推出《WOW亚运骑迹》系列短视频,突出“绿色”这一办赛理念,通过跟拍两位外籍青年骑行打卡亚运场馆,代入浙江绿水青山、城市文化等城市侧内容。全网传播量超过1200万,海外阅读量205万+。
另外,还充分挖掘普通中国人的日常,推出《我也是达人》栏目,选取了西湖景区周边普通居民自发参与的轮滑、抖空竹、水书等群众健身项目,制作了7期短视频。该系列被欧洲时报官网转发,传播量达到150万+。
探索形式丰富的好感传播。探索视觉和互动参与等多种呈现方式,做好亚运会的好感传播。与杭州(滨江)首届国际体育幽默画展主办方合作,选取部分优秀作品,在美国《侨报》推出《体育也幽默》漫画专版;中秋节期间,与《中日新报》合作制作视觉特刊《同一个亚细亚》,版面设计融入月亮、雷峰塔、中国传统门窗等元素,彰显亚洲地理同在、人文同源、同为一家的理念。
借势借力 提升到达率
亚运会作为国际体育赛事,在报道内容上内外转化,可以提升省媒在国际传播上的产能。在开幕前和赛时过程中,浙报集团注重借助强大的生产力,通过二次加工,努力做好内容的海外传播转化工作,在海外合作平台推出“亚运场馆绿电运行”“盘点亚运黑科技”等产品,围绕绿色亚运、科技亚运,展现办赛理念及中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可圈可点之处。
在内容分发上,浙报集团除了充分发挥印象浙江英文网及其脸书、推特、TikTok等海外社媒矩阵作用,通过开设In Zhejiang,In Asian Games网站专题页,发布原创内容外,还借力借势,加强与海外平台的合作传播,扩大传播渠道。高质量的原创内容也使浙报亚运国际传播获得海外大V转发,相关内容持续引发海外网友讨论。
探索建立省际亚运国际传播共享联盟,在内容生产、素材交换、产品互推等方面强化与兄弟媒体的协同。仅与《羊城晚报》合作的《数字火炬手原型竟是来自广州的高同学》一稿,全网传播量超200万。此外,与湖北、河南、山东、四川、江苏、云南、广西等省份国际传播机构海外账号合作,浙报集团各海外账号积极参与#Hangzhou#AsianGames等亚运联动活动,形成了国际传播合力。
杭州亚运会期间,浙报集团的国际传播报道勾勒出了浙江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温暖人心的体育故事,耳目一新的新科技,多维发力吸引全球关注,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热情好客,实现了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下的省域形象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