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机械工业出版社:
环环相扣的立体把关模式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0-30
机工社组织新编辑培训,新入职员工均须接受严格系统的质量意识教育。 机工社 供图
近年来,为了抓实抓好质量工作,机械工业出版社确定了“政治合格、内容适用、编校达标、制作精良”的质量方针,以政治质量、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印装质量的全面提升为工作目标,在确保不出任何导向问题、不出任何质量事故的前提下,全面推进积极的质量管理,建成分社和总社协同配合的全流程质量保障体系,形成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立体把关模式,多出好书。
从制度机构上确保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节以制度,方能久安。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是出版工作坚持“质量第一”的根本保障。
机工社建社初期就制定了一系列保证质量的规章制度,如选题规划制度、编审制度、“四校付型”制度、样书检查制度,以及专家审稿制度、读者监督制度等,部分制度沿用至今。近年来,为了落实新形势下质量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机工社一方面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一方面顺应形势加强研究,持续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目前,机工社执行按专业分工出书制度、三级选题论证制度、加强版“三审”制度、重大选题备案制度、出版总量调控制度、资质认证制度、重印前审读制度、质量通报制度、编辑承诺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为机工社质量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设置科学合理的管理机构,是出版工作坚持“质量第一”的组织保证。
在品种规模发展阶段,编辑校对的工作量越来越大,机工社始终坚持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并不断扩大编校队伍。
为了加强质量管理,机工社将质量管理职能独立出来,成立了生产质量处,负责全社全面的质量管理,内设终审科、审读科、总检科及总审团队。近年来,生产质量处不断发展壮大,现已发展成为一支近30人的专家型质量管理队伍。
为了加强选题管理,机工社于2013年成立了选题评估部,具体承担社级选题评估,构建了机工社三级选题论证体系。在此基础上,于2018年成立社选题规划委员会,对社级选题评估进行了优化调整,形成由社选题规划委员会和分领域板块评估负责社级评估的组织架构。
为进一步加强全流程质量管理,机工社成立了由总编辑牵头,专职副总编、质量总监/副总监,各分社及相关部门分管质量的负责人组成的社质量工作协调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社质量管理工作。
加强编辑加工和校对能力建设是保障机工社图书质量的必要前提。机工社重视社自加工编辑队伍的建设,一方面通过加强分社编辑部的建设,发挥分社在编辑加工方面的主力作用;另一方面,机工社成立了编辑加工中心,发挥中心在编辑加工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特别是发挥其具有的集中承接大套系书稿的专业组合能力、大兵团作战优势。机工社一直保留专职校对队伍,经过不断充实力量人员规模已达30余人。2023年,机工社成立了泰安编校中心,已经形成了初步的业务能力,全社的编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从技能上提升
编辑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质量工作能否落地。机工社一直将编辑技能的提高作为常态化管理来加强,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和专题培训,不定期举办编辑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
机工社每年组织为期一周的新编辑培训,新入职员工均须接受严格系统的质量意识、编辑业务和编辑素养教育。针对不同分社的业务类型和书稿特点,机工社由生产质量处与各个分社开展了一对一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机工社除各部门内部建立了“师徒制”培训机制外,还建立了由生产质量处的审稿专家与编辑加工中心新编辑跨部门结对的“师徒制”培训机制,通过言传身教,传授编辑加工技能,传承机工社优良传统。
机工社每年召开质量工作专题会,提升并强化编辑质量意识;邀请行业专家授课,让编辑了解出版业的最新动态;组织专题研究,提升理论水平。此外,机工社还通过组织开展“五四”青年编辑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编辑的政治素养、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
机工社注重质量问题案例的收集,会发动骨干编校人员,对发现的典型质量问题原样进行留存、积累,通过《质量简报》、《出版工作通讯》、会议发布,供大家借鉴,让编校人员有据可依、有案可循。
从工具上辅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的有效应用能极大提高质量和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机工社建社初期,《作者手册》就作为培养作者写作能力的工具。机工社始终保持这样的传统,积极建设帮助作者写作、编辑审稿的工具。《作者手册》经过多次修订,最新版已是2017年修订完成的《作译者手册》。近年来,机工社还修订完成了《科技名词术语》《常用金属牌号标准》《编辑培训教程》等,新编了《书稿导向问题100例》《时政名词术语》,极大地方便了编辑理解出版规范、专业标准、出版红线等要求,让编辑工作有据,使质量管理工作落到了实处。这些工具书不仅在机工社使用,还被出版界同行单位广泛使用、参考。
2010年以来,机工社在全社范围推广使用了黑马软件,2012年应用了ERP编务系统,2020年贯通编务、出版、发行、财务的新版ERP上线。目前全社全品种图书均在ERP系统上操作、流转,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实现了上下游基础数据的集成和统一,使出版精细化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ERP系统将机工社出版流程纳入系统,成为刚性的流程管理工具,有效解决了流程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对质量工作提供了流程上的支持。
细节决定成败。机工社重视影响质量工作的细节,总结制定了《策划编辑基本工作流程》,包括直接调研、间接调研、意向选题规划、成本策划、生产与质量跟踪、营销工作、维护工作7个方面,共计20个步骤,发给全体编辑遵循,进一步提高机工社图书策划水平。
(作者系机械工业出版社生产质量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