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促阅读培养 助力文化“出海”

作者:本报记者 郝天韵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0-27

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嘉宾: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教授 翟理红(中)

   全民阅读与融媒体智库研究员、中新宽维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萧萧(右)

主持:《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 郝天韵


  10月21日上午,在全民阅读“红沙发”访谈中,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教授翟理红,全民阅读与融媒体智库研究员、中新宽维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萧萧,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主题展开对话。


  打造两代师表的阅读基地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幼儿教师则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保育者。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贵阳幼高专)创建于1984年,是贵州省第一所专门培养幼儿教师的全日制中等学校,2012年升格为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据翟理红介绍,2014年,学校将“阅读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到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过近9年探索,形成校本阅读课程体系,建构了立体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阅读课程模式;同时,还借助贵州省幼儿教师发展中心,引领全省100余所幼儿园开展阅读研究和培训,成为省内亲子阅读项目推广孵化基地。孵化8个以阅读为特色的幼儿园、早教机构等。参与教育部卓越幼儿教师培养计划、省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开心阅读项目等省部级项目。实践研究成果获得“省级特等教学成果奖”,同时学校还荣获“全民阅读先进单位”“全民阅读示范基地”“全省最美图书馆”等荣誉,建立了励学书院、儿童绘本研发中心、儿童戏剧表演中心、真人图书馆等;开发了一批阅读资源《开心阅读》《侗族童话故事》,尤其与孔学堂书局近期开发的《中华传统美德绘本》等儿童读本公开发行。

  “学校约2000名幼师生在各地区幼儿园就业,开设幼儿阅读课程,开展各类亲子阅读活动,直接服务于乡村振兴建设,受益幼儿及家长达到万余人次,真正做到两代师表一起抓,共促全民阅读开心花。”翟理红说。


  不断探索中华文化传播之路


  推动国际传播与文化走出去是贵阳幼高专与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一直以来都在做的事,他们深知传播文化与传承文明的重要路径就是阅读。

  2014年,以承办交流周多媒体艺术展为源点,贵阳幼高专迈开了步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第一步。学校一直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积极推动中国-东盟教育合作、促进民间友好、加强人文交流,教育精神与开放气质交相辉映,凸显了中国西部幼教事业的自信与精彩。“这十年,学校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上作出了积极探索。”翟理红说。

  据她介绍,首先是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并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体而言,学校以东盟教育交流周为依托,招收国际学生共290名,涉及10余个国家。专门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其次是依托东盟教育交流周在“一带一路”建立“两中心、三基地”,形成交流互动机制,包括中国-柬埔寨幼儿教师培训中心、中国-东盟幼儿教师发展中心,以及柬埔寨学前教育师生研修实训基地、老挝汉语国际教育师生研修实训基地、泰国应用泰语研修实训基地。“比如我们与孔学堂书局共同开发的《中华传统美德绘本》,将通过留学生课堂、中心和研修基地进行传播,让世界更好了解礼仪之邦、文化之邦的中国。”翟理红举例道。

  此外,学校还积极开办应用泰语专业,建立泰国研修基地;积极举办各类赛事和活动,如今年10月底即将开始的“中国-东盟婴幼儿保教技能大赛暨中国-东盟非遗文化艺术展与体验活动”。“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切磋婴幼儿保育技能和文化,同时通过苗绣、染织、牙舟陶、传统舞狮舞龙等文化体育活动,让各国朋友喜欢中国文化,感受贵州热情。”翟理红说。

  近年来,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着力推动国际传播与文化走出去方面的建设。据马萧萧介绍,自2020年开始,集团通过全民阅读与融媒体智库和注册在上海临港的中新宽维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产研结合,落地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开展新时代文化走出去方面的探索。

  两年多以来,在上海市和临港新片区政府的关心与帮助下,坚持打造高质量、高水准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平台,推动国际传播与文化“出海”基地建设,开展中华文化走出去与数字贸易等领域的业务,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的成果。

  比如,2022年1月,集团联合中新宽维与上海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系统性、一站式地通过临港数字跨境先试先行的政策服务中央及各地数字内容的全球传播、文化“出海”、国际数字贸易与国际传播大数据分析研究等工作。2022年在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外宣办的支持和授权下,搭建了海外传播账号,11月1日与“上海发布”同步在海外新媒体平台发布第五届进博会城市形象片《共“进”五年间-英文版》,并协同海外“朋友圈”在LinkedIn等不同海外社交平台转发。2022年下半年,中新宽维获得上海市首批数字贸易创新企业100强企业称号。2023年,集团联合中新宽维在上海建设的“上海临港·中新宽维数字港文化出海基地”项目入选《2023年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扶持资金项目》。

  谈到当前正在开展的合作与业务探索,马萧萧表示,结合智库与企业的产研结合,一是在相关机构的指导下,在熟悉全球数据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开展国际传播大数据研究。二是结合上海临港新片区跨境数据流动先试先行示范区政策优势,被纳入首批9个数据跨境流动应用场景探索单位,基本建立了文化“出海”业务的政策、法律、技术等基础。三是组建了专业的内容制作和海外新媒体平台运营团队,覆盖了从内容策划、创作、剪辑、翻译、配音,到后期运营等数字内容海外传播发行的全业务链条。四是初步探索出了中国数字文化内容海外传播、投放和版权贸易的创新运营路径。“当前我们已经与长影集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的英国Satin TV电视台、少林文化传播中心等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进一步立足长三角、覆盖全国开展优秀数字文化内容的国际传播与走出去工作。”马萧萧说。


  为优秀文化海外传播打开思路


  在推动贵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方面,全民阅读与融媒体智库可以提供哪些助力?

  对此马萧萧表示,贵州是中华文化的宝库,一是贵州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例如,阳明文化在海外的华人地区拥有大量的王阳明粉丝,这些优秀独特的文化内涵,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希望未来能够与贵州出版集团、孔学堂书局等单位产生进一步的合作,共同挖掘贵州的优秀文化IP,通过互联网向全球传播;二是贵州拥有极其丰富的自然、人文遗产,贵州是全国少数民族分布最为集中、代表性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这些传统的民族文化(比如历史、服饰、饮食、语言等)和秀丽的自然风景,可以通过与贵州相关机构的合作整合起来,让全国以及全球受众认识和了解。

  “希望有更多的影视机构、出版机构、数字出版机构、教育机构与我们开展深度的合作,让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故事和新时代中国建设成就向全球受众展现,在积极响应党中央要求、推动文化走出去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马萧萧表示。

  金秋十月,稻菽千重。“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大写意”到“工笔画”,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希望我们携手把‘一带一路’这条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铺得更宽更远。”翟理红说。

  (图片由刘振兴摄)